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 > 蕉城特产

蕉城民俗文化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明代中后期以来,霍童线狮成为当地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详细]
  霍童铁枝是福建省宁德市的汉族民俗文化。位于蕉城区霍童镇。青翠的群山,碧绿的溪流不仅孕育了当地古朴的民情,也让这景色绝伦的小镇早早地名扬于整个闽东大地。提起霍童,人们必然会想起当地的线狮、八果糕等特色技艺和美食,但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霍童铁枝,于镇外人而言,却并不那么广为人知。据传承人黄振伟介绍,霍童铁枝和霍童线狮一样,霍童铁枝也流传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详细]
  闽东畲族村流传有许多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其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畲家人又称作“分龙节”,这天,家家都做乌饭以备全家共餐、馈赠亲友、祭祀祖先之用,同时族人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相传,在公元707年,畲族首领蓝奉高等人率军1外来入侵者,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因粮食断绝,将士们靠采摘乌稔果充饥(一种常绿灌木的黑色浆果,如绿豆至豌豆般大小,顶……[详细]
  黄家蒸笼手工技艺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柳杉片蒸笼的产地宁德蕉城区虎贝乡的黄家村古称石洋,又称熟洋,海拔800多米,是近海山区,这里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温润,尤其适合于柳杉生长。丰富的柳杉资源,为黄家蒸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条件。黄家蒸笼的创制主要依赖于柳杉这一原材料的发现,它的价值有如高岭土之于瓷器,完全体现了《考工记》所强调的“材美……[详细]
  霍童二月二灯会的由来,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1,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技、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灯会上,杂技与竞技项目精彩纷呈,特别是以霍童线狮为最。……[详细]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帆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即来源于帆船中的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各个舱位。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危及其他舱位,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水密隔舱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也提高了帆船的坚实度。我国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早在13世纪末就由……[详细]
  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流传于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及其周边的畲村,畲族“双音”,是畲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国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畲族“双音”有别于其它畲族山歌,在于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声部音乐复调性的组合形式。极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主要表现形式1、二声部山歌“双音”属清唱,演唱形式,每个声部至少1人,每个声部的演唱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