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民养鸡的历史悠久,在《凉山州喜德县彝族民间文学作品选》中有一段关于养鸡的生动而古老的记述:“母鸡下蛋30个,孵蛋20个,孵鸡21天,孵出小鸡共10个,雌雄各5个。公鸡红彤彤,母鸡圆溜溜,婚事要用鸡,祭祀要用鸡。雄鸡为抗敌之用,母鸡为还魂之用,阉鸡为待客之用”。 据《喜德县畜牧志1949-1985》记载:喜德土鸡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个大体重较丰满,腿粗胫长眼有神,耐粗饲和寒冷。其羽色有红、黄、黑、白多种,尾羽和翅羽较发达,活泼好动,善于觅食,肉蛋兼用,偏于肉用,肉质鲜美。其中有一种乌骨鸡(彝语称四鸡瓦),紫冠,皮、骨、肉、眼、喙均为乌黑色,群众常作为药用,易销售。据《喜德县畜牧志1986-2006》记载:喜德阉鸡中心产区为喜德米市、洛哈等相邻乡镇,分布于巴久、洛莫、贺波洛、博洛拉达、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