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鄂尔多斯 > 达拉特旗特产

达拉特旗十大特产

1、风水梁獭兔 地理标志产品
推荐1
风水梁獭兔
  风水梁,原名风干圪梁,位于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中部,一片荒漠。2005年,东达蒙古王集团来到这里建设移民新村,并把此地改名为风水梁。该集团把獭兔养殖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无偿为每户入住移民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对养殖户实行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措施,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经过9年开发建设,新村建设已累计投入38亿元,现已入住移民3000多户。初具规模的獭兔养殖产业让数以千计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这里已经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全国闻名的新农村示范园区。目前,该村2314户从事獭兔养殖,户均出栏2000多只,养殖户年收入可达6到8万元,大户可达10万元以上。风水梁兔肉源于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海拔1500米的“台地”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饲养的优质兔,经……[详细]
2、鄂尔多斯黄河鲶鱼 地理标志产品
推荐2
鄂尔多斯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虽然丑陋、凶猛,但却以味美、肉多刺少、肉质细嫩而著称,黄河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儿童、老人、产妇、病人的营养滋补佳品,是宴席桌上的上等佳肴,颇受消费者青睐,阴历五月,正值豌豆开花时节,鲶鱼最肥,在我区西部有“五月鲶鱼活人参”之说,多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黄河鲶还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鲶肉有利于、催乳等药用价值,主治水肿、乳汁不足。鲶鱼身上最香美的部分是尾巴。河套人说,“鲶鱼尾巴鲤鱼头,宁舍一头牛,不舍个鲤鱼头。”可见,鲶鱼尾巴和鲤鱼头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的精贵,特别是每年3—4月间,内蒙古境内黄河流域冰雪消融的开河时节,人们把捕到的鱼称为“开河鱼”,那时的黄河鲶更是身份倍增,每公斤鱼价都在200元以上。当地人有吃一条黄河“开河鱼”相当于吃一根活人参;“五月的绵鱼,赛为活人参”的说法。可以……[详细]
3、鄂尔多斯黄河鲤鱼 地理标志产品
推荐3
鄂尔多斯黄河鲤鱼
  鄂尔多斯黄河鲤鱼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的特产。据伊克昭盟志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之前的称谓)有些零散的渔业捕捞,局限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沿黄平原。这些地方靠近河畔的农家有捕食黄河鲤鱼的习惯。“打鱼划划渡口船,海海漫漫达拉滩”,就是对这种捕捞生产的反映。黄河鲤鱼在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至今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闻名全国。常吃鲤鱼对肝、眼、肾、脾等病有一定疗效,还是孕妇的高级保健食品,经济价值很高。自辽代圣宗帝起,直至天祚皇帝,年年千里迢迢,自宫而出,群臣簇拥,嫔妃随行,浩浩荡荡,奔向北方,于黄河岸边安营扎寨,就春寒料峭之风,凿冰取鱼,祭天、祭地、祭祖先,举行“头鱼宴”。“头鱼”,即“开河鱼”,现如今在北方民众无比喜食。所在地域: 内蒙……[详细]
推荐4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详细]
推荐5
普氏原羚
  1875年,俄国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了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物,但一直误认为是藏原羚,直到13年后方才正式命名为“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和黄羊差不多大小,与其它羚羊不同的是它的角内弯,臀部长着白色的毛。 如今这一我国独有的羚羊,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窄的羚羊类,比大熊猫、藏羚羊更加濒危。……[详细]
推荐6
蒙古靴
  传统皮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靴头尖而上翘,靴体宽大,以便在靴内套裹腿毡、棉袜、毡袜、包脚布等,裹腿毡露出靴筒外约两寸。靴面不同部位,以贴花、缝缀、刺绣等工艺装饰各种花纹、图案,穿着舒适保暖。骑乘时,能护腿、护踝,便于行走。能踏沙、踏雪,又可防虫、防露。   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牧区的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踩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小阻力,又能防寒。因此为牧民们所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男女,皆穿靴。 按式样分,代表性的主要有传统蒙靴、马靴、圆头靴子、马海等。……[详细]

全部达拉特旗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