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十大特产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北方剪纸早年叫“窗花儿”,它汲取皮影、刺绣、木板画、图案装饰等艺术门类的营养,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港区以张俊荣、王佩华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巧手夺天功”运用“阳剪”、“阴剪”等技巧,作品构图繁茂丰满,线条细腻流畅,弯曲而不失真实,夸张而不离主题;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憧憬,对审美的激情,他们让平面的纸,展示了立体的美;作者怀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技法,创作了数百件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生活气息浓郁的剪纸作品。......[详细]
 大港布贴画是由大港石化公司女工组成的创作群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探索,逐步成为致命的文化品牌。布贴画构思巧妙,不拘一格,栩栩如生,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布贴画借鉴了版画的特点,简洁概括、注重整体效果,保留了版画的刀锋和版味;在布料的选择上注重布纹、图案、质感与整体画面的构思完美统一,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境界,创造了精美古朴的民间艺术。  让布贴画这艺术奇葩,在大港这块沃土上开花结果;让布贴画这块美丽的瑰宝,在天津、在全国产生影响。 ......[详细]
 煎饼馃子以绿豆粉为主料,调成糊状。摊成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然后卷上酥脆的棒槌馃子(油条),抹上面酱、腐乳,撒上葱花、芝麻等小料,从中间折起即可食用,香气扑鼻,味美适口。若在煎饼上再摊上鸡蛋,更觉软嫩鲜香,别有风味,这是地道的天津小吃,现被许多城市所接受。 ......[详细]
大港区太平镇的农民画,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他们作画怀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乡土、对生活、对自然无限的热爱,以绘画表现民间的生产、生活和美好的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99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称号   窦锡珍是我区农民画家的杰出代表,自幼喜爱绘画艺术,对年画、版画、泥塑、剪纸、布贴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及艺术语汇着意颇深,并在此基础上,融汇传统的中国画技法。最终领导创立了独具一格的窦锡珍农民画技法。  被列为天津市“文化艺术四绝”之一的著名画家窦锡珍先生,用“血”作色,用“心”作画几十载,创作出大批具有独创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文化性、艺术性,并蕴藏深遂的淳朴之美形......[详细]
大港区委、区政府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中,以建立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为目标,发展种植了10万亩冬枣,建立了我国北方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同时,组建大港区翠果冬枣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定单农业,形成公司联农户,产、运、贮、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作为大港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冬枣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翠果牌"冬枣,大约在公元1560年,由本区崔庄村刘氏家族历经十几年嫁接成功,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翠果牌"冬枣是经过大港区工程技术......[详细]
  沙沃萝卜, 又称天津卫青萝卜,俗称"赛鸭梨"。传说明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沙窝萝卜色翠绿,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间形容为"一摔掉八瓣",并且耐冬贮,深得人们青睐。还是天津口岸独有的传统出口商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沙窝的萝卜--赛鸭......[详细]
  贴饽饽熬鱼是一道最普通不过的天津家常小吃。特点是饽饽颜色金黄、底面焦脆,小鱼味鲜汤浓,鱼骨酥软。具体作法是:用新玉米面加酵面、碱、清水揉成面团,用两手拍打,以使面团光滑;把新鲜小柴鱼刮鳞去鳃,洗净,沾上面粉后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再放入用葱、姜、蒜、大料炝锅的大锅中,加酱油、醋、精盐等佐料,并注入清汤,待汤沸时,把先前作好的饽饽贴在铁锅壁上,盖严后10分钟,二味俱熟。 ......[详细]
 榜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支艺术奇葩,是对大字书法的统称,古称署书,始用于摩崖石刻或标题于宫门额之上。由我区书法家张百成倡议并筹备成立的“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于 1997 年成立,张百成先生当选为研究会会长。在创作中,他的作品注重纵横抒情,意形相溶,有大云出漠然九州、一泻千里的气度。他把书法与气功紧密结合在一起,泼洒出龙、飞、凤、舞、家、福、神、寿八个大字,给人以纵、拙、厚之感,其气势和力度堪称书界一绝。他的作品遍及全国各地,远流美、英、意等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