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 > 曲周县

曲周四股弦

曲周四股弦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周四股弦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

曲周四股弦剧目有汉朝戏、三国戏、唐朝戏、宋朝戏、明朝戏等,主要剧目有《三升官》《西岐洲》《宋江杀楼》《打金枝》、《贺后骂殿》等20多个。板式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栽板(也叫间板)、流水板、散板、踩板等。

四股弦产生于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源于在山东菏泽一带。据传,山东有一位民间艺人叫齐大牙,逃荒要饭到河北邢台一带,由于他会拉四股弦,被当地心地善良又热爱艺术的人收留。后来,他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技艺,创办了一个四股弦弟子班,在当地演唱。因为初始创班,演出服装、道具都很简陋,脸上涂点儿粉,点点儿胭脂,束个围裙即可演出,演出时大伙围桌而坐,做几个简单动作,俗称“坐板凳头”。同治九年(1870年),戏班骨干弟子王玉堂接任班主,他们借鉴河北梆子、乱弹、京剧等剧种的一些表演手段,丰富演出内容,改进演出形式,开始演袍带戏,主要演出剧目有《杨金花夺印》《西岐洲》《罗通扫北》等剧目。1930年以后,不少女演员先后加入四股弦戏班学艺,使此剧种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民不聊生,大批四股戏班纷纷解体,艺人多弃业改行,仅有马风云、马风仙戏班存在。194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四区宣传部在南宫接管了马风云四股弦戏班,改名为“冀南行署利群剧团”。1948年,白寨乡司寨村人张香的拜马风仙为师学艺,1952年回乡后将演出技艺传授给其子张好贤、弟子穆银花等人。1954年穆银花创办曲周县第一个四股弦剧团,在本县农村庙会或到邻县演出。文革期间,受“破四旧、立四新”影响,不再唱古装戏,该村四股弦剧团改称“文艺宣传队”,穿便衣或制服唱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1980年以后,四股弦剧团重振旗鼓,恢复演出。

目前,曲周县四股弦剧团团长张云亮率领演员30余人,常年在本县及邻县农村庙会演出。近年来,该剧团投资数万元,更换了音响、乐器、服装、道具,使剧团演出规模逐渐扩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下一篇:曲周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