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 > 灵寿县

北纪城秧歌戏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纪城秧歌戏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纪城秧歌,是一种集做、念、唱、打于一体的民间戏曲剧种,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北纪城村,号称西调秧歌。北纪城秧歌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最早唱秧歌的人是闫增兰的曾祖父闫福贵、闫福德兄弟二人。清咸丰年间,兄弟二人就组班演唱。

现在形成的二十多个剧目都是经过几代老艺人提炼、加工口传形成的。这些剧目有的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有的是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还有自编剧目。各个剧目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观众在欣赏艺术之余,还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秧歌戏在唱腔设计上分胡子生唱腔,青衣唱腔,彩旦唱腔,老旦唱腔等多种。这些唱腔分垛板、快板、慢板、散板、河西板等多种板眼。唱腔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喜怒哀乐分明。胡子生唱腔铿锵有力,威严凛凛;青衣、老旦唱的悲腔,悲声切切,几句唱下来,能唱的观众两眼泪汪汪。根据剧目的情节,设计不同的唱腔能充分表达出不同人物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世界。在秧歌戏剧中演员的表演技巧是表达不同角色的主要形式。胡子生出场“回头”“重头”“上马式”“下马式”“背马式”;武生耍场“拔山子”“乱插花”“乱劈柴”等多种表演技巧,表现了不同演员威风凛凛、温文尔雅艺术形象,一招一式环环相扣。

近几年来,北纪城秧歌先后拍出了《打经堂》、《京城扫雪》、《贾金莲拐马》、《龙宝寺》、《孙计高卖水》、《劈灵棺》、《老少0》、《小八义》、《刘公案》、《丁郎认父》、《张文生赶考》、《跑沙滩》、《骂书馆》、《借女吊孝》《王二妹受气》等十五出传统秧歌剧目,移植了豫剧《卖妙郎》、曲剧《拉荆笆》剧目,自编自演了《青瓷记》剧目。先后参加了省文化厅庆祝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演出活动、县政府“七夕文化节”演出活动,还在行唐、新乐、晋州、正定、鹿泉等县乡村及周边乡村演出120多场次,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经过多年搜集整理,使口传资料辑印成册,出版了《灵寿县北纪城秧歌优秀剧作选》一书;为进一步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在土豆网建立了“北纪城秧歌”视频网站。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平山西调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