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梁山调属板腔系统的地方戏剧种,以“胖筒筒”(瓮胡)为主奏乐器,具南曲风格,其演出剧目多为生活对子戏、折子戏,也演整本大戏。表演行当分旦、生、净、丑四大类。本腔为“咿咿腔”,板式有倒板、慢板、快板、摇板、间板、双叫---苟且、滚板、四平、大字板、小字板、小拉瓜、大拉瓜、一字板,还有叫板,计60余种。其中,除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专用唱腔外,男女分腔还另为旋式,自成风格。
东宝梁山调主要流行于东宝区的石桥驿镇、仙居乡、栗溪镇、子陵铺镇、牌楼镇、马河镇、泉口街道、龙泉街道及周边县、市,而东宝区又属于湖北中部。
东宝梁山调系清初川东北的梁山县(今梁平县)一带流行的灯戏曲调(胖筒筒调)经盐道传入后,与东宝民歌和本地地方戏声腔相融合而形成的,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在这200年间,东宝梁山调剧团(最多时发展到近20个)演出过300多个移植与自创剧目。
现在的东宝梁山调行当较为完整,声腔独具特色,且作为地方戏曲剧种已列入《中国戏剧集成·湖北卷》。其60余种唱腔已列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
东宝梁山调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突破与完善,已在湖北戏曲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
东宝梁山调不仅生命力强,且已传播甚远:东宝梁山调剧团历史以来的赴外演出,已使梁山调除远传于长江、汉水流域外,还涉及到川、湘、滇、桂北、粤北、赣中、陕南、豫南、皖南等地的灯戏、花鼓戏、采茶戏。
但东宝梁山调已处于濒危的极度状态,这从原来几十个、后来11个、现在仅剩个别的演出班子便能看出,且梁山调艺人都已年迈,后继乏人,亟需政府对这一传统艺术进行抢救性保护,以便世代相传。
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