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花钹大鼓

花钹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钹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钹大鼓是一种以鼓钹为道具和伴奏乐器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钹大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宣武、丰台、海淀、朝阳门头沟昌平通州、大兴、平谷、怀柔等区县;有称其为“花钹挎鼓”、“钹子会”的,也有叫“花钹子”、“锅子会”的。但无论是分布的地区不同,还是叫法不同,在成人击鼓儿童舞钹上、在以鼓钹声为舞蹈伴奏音乐上、及演奏者同时也是表演者这0上是如出一辙的。正是这种独特的表演结构,而产生了“花钹大鼓”声情并茂的鲜明的传统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

“花钹大鼓”的鼓点套路名称,也就是舞蹈表演的套路名称。每一套路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是规范固定的,每一表演程式的规定也是比较规律严谨的。例如:昌平区后牛坊村的“花钹大鼓”,主要的表演套路有:“老八架”、“三钹起鼓”,、“长行鼓”、“龙通通”、“上调不带架”等;首先在音乐节奏上它采用了4/4、3/4、2/4混杂出现的节拍格式,这种丰富多变的节奏格式,给演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也使得它必须将每一套路的音乐规范严谨地固定下来,否则鼓钹的敲击难得步调一致,声调更不会整齐谐和了。其次,舞蹈的套路动作同音乐的套路节拍是极为吻合的,是规范严谨的;音乐演奏[三钹起鼓],演员就必须跳“三钹起鼓”的套路动作,音乐演奏[长行鼓]套路,舞钹者就必须跳相应的“长行鼓”套路动作,节拍和每一动作都是严丝合缝的,不容半点儿马唬。再次,在套路表演的程式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出场前,必打深沉而有气魄的[老八架]鼓点,起舞时,先从“三钹起鼓”开始,表演中间部分套路,速度逐渐快,到“上调不带架”时全舞形成热潮。这一程式是固定不变的。

然而,在表演中间部分的套路时却可灵活多变。如:大鼓的领鼓是全舞的指挥,他可根据场地的大小来决定每一个套路音乐演奏几遍,又可依据规定表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演奏哪些套路,总之他可在多变的情况下灵活地运用每一个套路。

又如:丰台区西铁营村的“花钹大鼓”,在“走会”活动中,全村各档会均在“关帝庙”前集合,待“花钹大鼓”击打[开平鼓点]后,“走会”方能正式开始;“走会”结束时,“花钹大鼓”又必须击打[回香点]套路之后,各会档才能休会自返门庭。在“花钹大鼓”独自表演中,每场次表演的开始和结尾,都要固定表演“敬礼”套路动作。同样,在中间套路表演的程序中,大鼓指挥可灵活择用表演套路。

再如,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花钹大鼓”,在套路动作上也非常严谨。据村里人讲:教师张清老人是会翻跟头打把式的,在教授过程中,对动作的一招一式要求的非常严厉,一套动作完成的不好,决不教第二套,所以向张师父学了三个冬夏,只学会了三十几个套路。在该村的“花钹大鼓”表演中,男、女舞钹儿童轮翻上场表演及每场结束时必做的“吸腿收式”和“双跳收式”动作,都是规范固定的,一程不变的。同样,在[出场音乐]演奏中,大鼓指挥可根据场地的大小而灵活定夺演奏时间的长短,用[结束点]来平息鼓钹,以转换下一套路。

以上这种既规范严谨又灵活多变的表演风格,是传统民间舞蹈独有的特色。




下一篇:白云山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