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 > 秀洲区

嘉兴灶头画

嘉兴灶头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灶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灶头画是嘉兴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民间艺人以灶头为载体,用绘画颜料在灶壁的各个部位绘制图案,又称“灶画”、“灶壁画”。在嘉兴市各县(市、区)中,均有绘制灶头画的传统。旧时,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配有不同内容的吉祥文字。

灶头画用颜料画成。灶画的制作工具有草刷,用于刷灰,另有竹丝斗笔、毛笔、直尺、盛色器皿、颜料等。制作灶头画的程序是:先将灶台用石灰水统刷一遍加白,接着,根据灶头的结构,分割出画幅的形状和大小,再用墨色勾边框,也可用线条或简单的连续纹样画框。采用的颜料为三花粉或水粉颜料。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老艺人常将白酒调入颜料。灶头画的框一般都为方形或长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堂堂正正。在灶山和烟箱上一般以画动物、财神、故事为主,在灶脚和灶身上一般以画花卉、图案为主。灶头画的作者多为农村中的泥水匠,使用的基本色为红、黄、蓝色。

灶头画内容一般有花卉、动物、财神、风景、图案等,也画有故事。常见的有荷花、石榴仙桃、牡丹、万年青、乌龙取水、鲤鱼跳龙门、喜鹊闹春、聚宝盆等。历史故事有“八仙过海”、“赵云救阿斗”、“古城会”等。此外,还有花边和文字,大多为福、喜、年年有余、丰衣足食、吉祥如意、人寿年丰、人财两旺等吉祥语。农家灶头的造型分普通灶和花篮灶两种。泥水匠根据灶的构造情况,决定所绘灶画的数量,多则十五至二十幅,少则十至十五幅,大小不等,形状不同。

灶头画色彩鲜艳,画面匀称,布局合理,主题突出,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灶头画的代表作品是“松鹤同春”,用松树和仙鹤组成一幅画,寓意延年益寿。

灶头画传承人主要有秀洲区王江泾镇的施顺观、洪合镇的张金寿,海盐县通元镇的赵祥松,海宁市斜桥镇的袁四男、姚永林,桐乡市高桥镇的沈华良等。施顺观,六十五岁,出生于王江泾农村,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施顺观十八岁时师从当地有名的打灶头师傅倪传金学习打灶头技艺,后长期从事灶头画创作。另有赵祥松,六十二岁,海盐县通元镇赵家第九代灶画传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嘉兴灶头画的保护与传承现在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近年来,由于嘉兴市农村地区已普遍使用以液化石油气、沼气为燃料的煤气灶、沼气炉,老式柴灶的使用逐渐减少,而灶头画是依附于柴灶而生存的,柴灶不存,灶头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2010年6月,嘉城集团、嘉兴市文化局在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建立中国嘉兴灶头画艺术中心,旨在传承、保护嘉兴灶头画。

嘉兴灶头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




下一篇:平湖西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