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代的鼓吹乐演绎发展而来。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供演奏时对照,故名“牌子锣鼓”。后来唐明皇封作曲者为“老郎”,并规定农历3月18日为“老郎”纪念日。此后牌子锣鼓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多用于婚丧、祝寿、祭祀等仪式上。牌子锣鼓由大锣、大鼓、大钹、小锣、马锣各一、唢呐2只组成,7人演奏。后将大锣、大鼓、大钹改为京锣、小堂鼓、京钹,增添大喇叭、垫钹和击铃,10人演奏。演奏时配上唱词,声腔抑扬顿挫,层次严谨,悦耳动听。新洲区现拥有牌子锣鼓200余套,从艺人员近2000人,成立了“牌子锣鼓”协会和遍布全区的“牌子锣鼓队”。
特征:新洲的牌子锣鼓以贯穿全境的举水河为界,形成风格各异的东、西两大流派。举水以东的东路子牌子锣鼓,音调深沉浑厚,节奏舒缓自然;以西的西路子民间吹打,细腻委婉、清秀文雅,节奏明快、生动活泼。
专家点评:历史悠久的牌子锣鼓在新洲传承至今,城乡遍布锣鼓队,还成立了保护协会,搜集整理了吹谱161套,打谱83套,词牌98套,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现实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