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

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莲花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莲花落,是以绍兴方言说唱,现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之一。据《绍兴市志》卷36第五章,“曲艺”第三节记载:绍兴莲花落起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时有绰号称“长手指甲”的张姓艺人,自家乡“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来绍兴卖唱,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初时,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有《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大衫节诗》等。这些节诗大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书目,以绍兴方言说唱,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词通顺流畅,代表性传统长篇书(曲)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以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说唱文艺的本子,出现了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曲目。

绍兴莲花落的表演形式,早期为“唱工尺”,既由一人主唱,旁有一二人以“工尺”为辞帮和。后演唱艺人深感接调演唱费力、单调,又不便演唱长本曲目,遂开始以四胡伴奏,鼓板打节,三翘板击节。演唱时,一人拉四胡,一人击鼓打板,演唱者手持三翘板,随音乐过门灵活打击,手持纸扇作比拟性道具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形式、唱腔音乐以及伴奏上有较大发展。其书目亦日益丰富,由《娘家节诗》整理改编的《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国曲艺优秀曲目(南方片)观摩演出中,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1986年,在浙江省新曲(书)目比赛中,倪齐全演唱的《疯姑娘》获得创作、表演、作曲、伴奏四个一等奖。1990年由倪齐全演唱的《阿Q与辫子》参加首届中国曲艺节(南京)演出获荣誉奖状,1995年,由倪齐全演唱的《傻瓜闪光》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获创作、表演、音乐、伴奏四项牡丹奖,1997年倪齐全演唱的《傻瓜闪光》又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节目奖、文华剧作奖、文华表演奖。1997年,由潘家富演唱的《卖座》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金奖,2001年由倪齐全演唱的《救爹》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救爹》还于2002年11月晋京,参加向党的“-”献礼演出。2003年,由潘家富演唱的《又出洋相》在全国“四进社区”优秀节目展演中获金奖。2012年,潘家富因演唱《绝办法》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篇:小热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