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 > 南湖区

瘌头传统诊疗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乡民患疔疮疾病多,且往往因贫穷得不到及时治疗,形成长期溃疡,有的还发展成骨髓炎、附骨疽、瘤珠、褥疮等痼疾。张景星对此病研究五六年后,独创深部抽脓术,用白银打制抽脓器械,对患者施行此术,再注入药水进行清洗后,外敷独家研制的“溃疡散”,使一些大医院都没有治愈的瘌头,五六天便可结痂。

张景星,男,1920年9月20日出生,嘉兴市东栅乡(今南湖区东栅街道)人。进过私塾,少时仰慕先伯父张耀庭医风,立志行医。张耀庭为绵延千年的曲溪湾外科学术流派之传人,民国时期在浙北、太湖流域一带享有盛名。张景星十八岁时到嘉兴凤桥石佛寺拜师余叔卿(20世纪70年代过世)学医。余的师傅是嘉兴名医潘韵泉,乃当时精通内、外科的中医师。张景星在余叔卿处学习内、外科医术三四年后,于1941年经业师余叔卿首肯,在嘉善县杨庙镇(今天凝镇)租民居开业行医。

张景星医师谙熟中医内、外科理论,早年内、外科兼治,后专攻外科。张氏认为,人体外表的疮、疔、疖、痈、疽等痼疾,无不与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体内部的机体运行有着密切联系,中医外科理论基础是中医内科,医治外疾极为重视内治。在诊断中,按照中医诊断“四诊八纲”之要诀,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望、闻、问、切,查明原因,对症施药。并以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为基础,运用手指触摸术,即“手指辨脓”,获知各类疮疾的寒热、虚实、软硬、生熟,以选择最佳时机,或予以消散,或予以手术,对症治疗。

张景星中医外科的成就,主要是治愈了一些久拖而长期未愈的瘌头。那些瘌头形在表皮,根子却深入到肌肉、骨骼,形成溃疡、脓肿,有的逐渐衍化为褥疮、瘤珠、脉骨炎、骨髓炎、附骨疽等危及生命的顽症。对此类病人,西医往往感到棘手。张氏中医外科对此类高危病人明确诊断后,发挥中医的长处,内外兼治,通过口服中药调节机体使之平衡,增加自身免疫功能,再实行必要的手术,抽脓祛腐,外敷拔毒膏或“生肌散”等药物,使顽症得以痊愈。

张氏治疗方法:

(1)内服中药。张氏中医外科重视内科基础,认为外治先须内治。通过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细致检查后,根据患者身体的虚、实、寒、热、阴、阳、表、里予以辨证施治,实则祛之,虚则补之。以中草药组合成汤药内服,调节人体自身功能,祛病、健身。

(2)手术。张氏中医外科医用手术刀为自行磨制(现为安全、卫生考虑,改用西医手术刀,实行一人一刀),开刀一般不用麻药。对皮肤浅表疮疾,选择最佳时机。主要是根据脓包成色,辨明手术位置,掌握一定的切口深度,进行手术切排、引流,用药物清洗,外敷“拔毒膏”、“生肌散”等外用药物。

对于较深部位,甚至通达骨骼的脓疮,则采用深部抽脓术。张氏自制白银抽脓针,一般针长9厘米,由针骨芯和针骨套两部分构成,针外径2毫米,针管连接大号玻璃针筒,该器械施用几十年,许多危重病人患处深部经抽脓后,再注入药水清洗,外敷中药粉剂,很快得以痊愈。此项手术伤口小,少流血,患处一般过五六天即可收疤。

(3)外用药物。对于人体发病初期的疔疮患疾,张氏外科专门研制的“消坚散膏”很有疗效。此类小型肿块(如乳腺小型肿块等)外贴此膏药。一般都能较快地发散消失。“消坚散”适用于阴症患者,而阳症患者则要用“埋伏散”治之。

手术后伤口处敷的粉剂,有激励机体生新肉的“生肌散”,有愈合伤口使之收疤的“迎春散”,退肿、消炎的“退肿散”、“溃疡散”等,这些外敷药物经几十年临床运用,功效奇特。上海大医院有一长期卧床的褥疮患者,经张氏用药物外敷后,疮口溃疡神奇消失。

瘌头传统诊疗法被列入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