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灯流传于歙县西北古镇许村,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为歙县具有特色的一项活动之一,源于许村人对先祖唐代忠义公许远的追念。据《唐书·忠义传》记载,许远智勇双全,精通兵法,并自创了一套“许家刀法”,刀握手中,便虎虎生威,出神入化,犹如龙蛇之舞。五代时,许远之孙许儒为避战乱,举家由河南迁至徽州,不久定居许村,繁衍生息,家族日渐兴旺。为缅怀忠烈,教育后人,不让“许家刀法”失传,同治三至四年,大刀灯习俗形成,许氏后人将每年正月十五定为忠义公许远的纪念日。当天晚上,许氏所有宗祠得派出一支舞刀队,挚着两丈多高的大刀,走上十里长街,来回舞个通宵。
大刀灯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毛竹外加杉木,手工将竹剖成11股,扎成大刀形状,内点蜡烛,外糊棉纸,在棉纸上画上人物、花鸟、亭阁等图案,融工艺、文化于一体。在表演方面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手、眼、身、法、步”统一协调。
当前,由于年青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参加此活动的人员年龄均在50岁以上,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组织舞灯很是困难;又由于大刀灯以竹制为主,竹易虫蛀,每3—5年必须重新再扎,必须要有经费投入。现在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大刀灯已后继乏人,现在也还处在的濒危状况中。近一两年,许村一些乡贤为了挖掘传承这一民俗,自筹经费组织村民制作大刀灯,自发成立的大刀会,但是杯水车薪,无法确保连续性。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