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南宁 > 马山县

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壮族人民称为“三顿欢”或“三跳欢”。史书上早有“壮人迭歌声合,含情凄婉,皆临居自撰,不能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的记载。壮族三声部民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恋爱、婚丧和乐神等过程中,内容主要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据学者推断,壮族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在马山、上林两县交界处仍有演唱。壮族三声部民歌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对宇宙自然的崇拜和信仰,以及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歌颂。

壮族三声部民歌包括三个声部,代表主旋律的第一、第二声部由主唱者演唱,第三声部由二人以上合唱者合声附唱,一声部、二声部独立音调,三声部陪衬和声。三声部民歌三个声部的独立性及完美结合,在国内外的民歌中比较罕见。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广西马山壮族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劳动生产情感和文化智慧的结晶。它的发现,填补了东方少数民族没有多声部民歌的空白。2000年11月,《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后,在该报上评价说:广西民歌是全国之冠,马山民歌是广西之冠。随着三声部民歌的频繁展演,新闻媒体大力报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多年来,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演出,并到日本韩国埃及芬兰等十余个国家进行表演,深受好评。




下一篇:畲族彩带编织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