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桩闹故事,亦称上桩故事,俗称顶桩或扮故事,是阳城县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布于城南关村和寺头乡的张庄村。
扛桩闹故事,明末出现雏形,清初成熟,到现在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扛桩闹故事最早起源于民间的祭祀活动,那时每逢大旱,人们求雨过后把神像请上供桌,并把两个儿童扮作童男童女抬出- ,即称“抬棍”。久而久之,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的衍变,由“抬棍”变为扛在肩上赤脚行走,到现在的扛桩形式,并加上了一些戏剧人物故事,也从单纯的祈雨祭神活动,拓展到了春节、元宵、庙会等庆典节日活动,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被人们誉为“无言的戏剧”、“空中的舞蹈”。
扛桩闹故事主要传承方式为家庭传承,往往是小孩在桩上表演,成人在桩下操作,现在的表演艺人多为孩时的扮装表演者。每到庆典之时,各家各户,自购服装,自发组织桩班进行表演。故事内容主要取材于《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战幽州》和《杨门女将》等,扮相多姿多彩,威风凛凛,加之顶桩艺人进行手舞足蹈的精彩表演。
扛桩闹故事经历了明、清时期的成熟和发展,到日本侵华时期的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抢救、“文革”中禁演至衰落,几起几落几经周折,仍然薪火相传,可见生命力之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