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布鞋是我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起源于川西毛边布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明代禁止庶民穿靴,于是,千层底布鞋成了万千百姓的必需品,开始在民间盛行。
不同于一般的包边布鞋,川西地区流行毛边槽眼布鞋,其鞋底、鞋帮的制作工艺比较独特。这种毛边布鞋的鞋底经过砂边处理,更加经久耐穿。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而唐昌镇生产的布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冠绝川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械化迅速取代人工,唐昌布鞋的鼎盛时期早已消逝,如今,在唐昌镇还继续坚持做手工布鞋的,只有唐昌布鞋的第三代传承人赖淑芳一家。
唐昌布鞋制作工艺
唐昌布鞋历经多年的发展传承,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流程体系,这个体系中,需要32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
其工艺流程大致为:备料→布料缩水→调制浆糊→打布壳→晒布壳→排版→下样→切样→包盖板→托里托面→剪帮→下口条→接口条→压口条→叠帮→包口条→标配编码→纳底→修边→翻底边→打堂底→浸口(安装松紧)→捶底→绱鞋→楦鞋→烘鞋→砂边→剪边→粘边→粘后跟→拆楦→总检。
经过复杂技艺制作的唐昌布鞋,有着轻便、起步、不湿足、不变形的特点。
唐昌布鞋产业化发展
如今,纳一双鞋,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成为了战旗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一项产业。
“一双布鞋,蕴含的是自然和谐的传统文化,它是一面旗帜,我不能让这面旗帜倒在我们这辈人手里。”80后的艾鹏是赖淑芳的儿子,2015年,他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回到唐昌镇,开起了唐昌布鞋淘宝店。除了网络销售,客户还可以根据尺码、款式和图案,实现私人订制。
同时,艾鹏在设计上引入新的布鞋样式,并尝试和棕编、蜀绣等非遗项目结合,在鞋的图案样式上更多样。当传统工艺遇上互联网和新设计,也让唐昌布鞋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信息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