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仙桃

仙桃麦秆剪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桃麦秆剪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桃麦秆剪贴又称邓氏麦秆画、麦雕,是以麦秆为主要原料,以刻刀、烙铁、蜡盘、剪刀为工具,经加工处理,巧妙制成工艺品的一种剪贴艺术。仙桃麦秆剪贴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怀王墓发掘出的麦杆画作品至今两千多年。2013年10月公布为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12月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麦秆剪贴乃中国一绝,世界独有,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道光年间传入沔阳(今仙桃),曾广泛分布于湖广,是沔阳麦秆画的源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书画,立体浮雕为主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仙桃麦秆剪贴是中国工艺美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仙桃麦秆画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构图主要以荆楚文化为背景,以湖北鱼米水乡特色为题材而创作,从单纯的平面雕刻发展至半立体乃至全立体的工艺,并且沿用前辈制作工艺,使作品成为既美观又环保的绿色艺术品。

据《邓氏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邓修成、邓之红、邓之烈兄弟于沔阳府城镇用麦雕制作喜联、寿幛,经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流行于湖北省仙桃市及江汉平原地区。邓氏麦秆画大致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秆画于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技艺,日趋完美,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秘传于嗣。辞官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秆画。2013年仙桃麦秆剪贴传承人邓友谱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仙桃麦秆剪贴的制作工艺包括构图、制作麦秆贴片、过稿、雕刻、烙、粘贴、装裱等,具备镂空、反衬、叠彩、镶丝、透雕、翻版、撒点、剔刻、堆砌、热烫冷烫等工艺,同时吸收雕花剪纸、烙画、贴画、国画、版画、浮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作品效果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 、自然的光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装饰美,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题材包括花鸟虫鱼、龙凤、山水人物、风景建筑、书法等,其中的花鸟虫鱼、龙凤呈祥等寓意吉祥,充分反映了尊龙崇凤的荆楚文化特点,充分表现了荆楚文化和江汉水乡地方特色。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蒙古族刺绣(图什业图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