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俗称“缚柴脚”,是泗阳广为流传的、在广场或沿街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高跷的起源,无考。但专家和学者们认为,它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 有关。早在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民族,在节日祭祀中都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据古文献《山海经》关于《长股国》的记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渔也。”可知“长股国”与踩高跷是有关的,我们不难想象出古人脚上绑着长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的形象。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如今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系族居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习。
不管高跷起源于什么年代,也不管它从什么地方传入泗阳,但它却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每逢传统节日或大的节庆活动,民间都会自发的组织踩高跷表演。
踩高跷是个集体项目,表演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几十个人,而且男女不限。表演前,都要化装,女艺人大多涂脂抹粉,身穿花袄、花灯笼裤,腰间系一条长长的丝绸腰带,手拿腰带的两头,脚绑两尺高左右的高跷翩翩起舞。男演员一般脸画丑相,头戴礼帽,身着戏袄、绿裤,手拿扇子,脚绑两尺高左右的高跷起舞。表演时,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歌舞形式,艺人们且歌且舞,动作整齐划一,经常变换队形,或成方阵,或男女分成前后、左右方阵,或男女交叉形成方阵,或男女交叉围成圆圈,边说边唱边转圈。这种高跷舞动起来,队形变化莫测,十分壮观。还有一种就是用高跷形式扮演戏曲折子,如《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表演折子戏的高跷,对演员的要求更高,一要根据剧情要求分配角色,根据角色要求进行化装;二要根据角色的身份- 不同高度的高跷,如《水漫金山》中的法海,木脚高度要达4尺,小沙弥的木脚高度为2.5尺,鱼兵虾将因要翻爬滚打,所以木脚高度只有1.5尺;三要根据剧情进行说唱、对白、坐卧、撵打。因此,这种表演形式难度更大,内涵更丰富,群众也更喜欢看。
信息来源:泗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