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编篇

草柳编
  草柳编草柳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草编制品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礼记》载周代已有蒲草编制的莞席;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以后,草编在民间广泛使用,出现了草鞋、草席、草扇及-等。汉至盛唐草编更趋发达,制品种类更加多样。柳编在明代已有生产,民间手工艺人用柳条编织成笆斗、提篮、簸箕等多种劳动工具。草柳编在绥棱具有浓郁的发展基础。绥棱县的草柳编在建国后,历经50多年(即柳编制品时期、草编制品时期和草柳编特艺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详细]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以精细彩色或素色的竹丝,均匀地编贴于洁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现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压胎和无胎竹编问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实用工艺品。( 成都)……[详细]
竹编(安溪竹藤编)
  安溪县竹藤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唐末就已经相当盛行。宋元时期,安溪竹藤编开始向农村普及,而且工艺技术越来越精细美观,农具、茶具、生活用具中属于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有篾箍、筛、笼、篱、笠、蓆、簾、桌椅、盘、筐、箱、斗箕、蒸笼、灯等14类四十多种品种。安溪竹藤编主要原料有毛竹、部分木料(如编织各色瓶的模具)和海南藤、龙须藤、猫儿藤、本地山藤,以及各色染色料、醇酸清油等。编织是竹藤编工艺品成型的主要工艺流程,其是在两向互相垂直的编织材料间相互作挑和压的交织中完成的,纵向的线条称之为“经”,横向的线条称之为……[详细]
龙泉驿柏合草编
  用轻巧光洁的麦秆编织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的一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有长达400年的历史,柏合镇的草编工艺又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该镇被命名为特色文化“草编之乡”。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柏合镇生产的草编产品又以“柏合草帽”最为知名。根据史籍记载,早在民国初年,柏合镇(当时老百姓又习称柏合寺)生产的草帽就已经非常出名,并且形成了特色产业和市场,每年成都的商家都要坐镇柏合镇收购草帽,并转销到全国各地。由于柏合寺草帽妇孺皆知,因而成都地区曾流行一句“到柏合寺取草帽”的……[详细]
新袁柳编
  一、简介新袁柳编是流布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当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它无毒、卫生、精致、美观,倍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爱。二、形成背景早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一带,黄河故道水位暴涨,冲决堤岸,黄河故……[详细]
淮河柳编工艺(霍邱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樑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详细]
瓷胎竹编技艺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为四川特有。在邛崃平乐独具特色的品种为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它是用优质慈竹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抽成细丝,再以瓷器器皿为胎,编织成雅俗共赏,经济实惠并极富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精品。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渊源流长的历史酝酿了深厚的文化气息。该地水源充沛,竹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慈竹。是整个四川瓷胎竹编最大的原料产地,也是传统瓷胎竹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方之一。竹编起源于汉代,早在四川,素有“竹乡”之称。其竹编工艺发达,艺……[详细]
竹编(道明竹编)
  道明镇位于崇州西北部,距崇州市区6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素有“竹编之乡”的美誉,全镇5800多户农户中有30%以上专业从事竹编。道明竹编是以道明镇为中心,幅射我市济协、东关、白头、公议等乡镇的农业产业带。道明竹编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从清代初年,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一棵棵糍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再通过编、绞、琐、插、拉、穿、扣等工艺技法,编制出造型悠美,工艺精湛,丰富多彩的竹编工艺品、日用品等。包括各……[详细]
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擗清朝康熙<<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详细]
淮河柳编工艺(黄岗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樑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详细]
竹藤编织
  都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县内盛产各种野生藤竹近百种,可为藤编业提供充足的原料,都安编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交通、通讯十分便利。都安的竹藤编织工艺品以材料独特、样式新颖、美观适用、质优价廉而深得外国客商的青睐,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瑞典、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市场。几年来,外商每年向我县求供的竹藤编织工艺品的总值均在8000万元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竹藤编织工艺品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详细]
井冈山竹编技艺
  井冈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属典型的江南山区,竹林茂密,有毛竹、淡竹、方竹、苦竹、墨竹、罗汉竹、观音竹、鹅毛竹、龙鳞竹等一百多种,资源丰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竹编制品濒临消亡,如竹箱、竹柜、竹厨、竹篮、竹热水瓶壳等。但民间艺人使用优质的篾丝材料,设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旅游工艺品。如雅拙谐趣的熊猫、憨态可掬的企鹅、展翅开屏的孔雀、怪眼拙睁的猫头鹰等,形状各异,构图别致,巧夺天工。全市现有8000多农民从事竹编工艺生产,竹编制品远销日本、美国……[详细]
固始柳编
  柳条加蒲草、藤草混编而成的工艺品,色泽洁白、造型别致,主要有果篮、花篮、挂篮、门帘、屏风等。 河南固始柳编生产历史悠久,固始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于五、六十年代,固始就有编粪筐提篮、笆斗、簸箕等柳制生产生活工具,畅销内地及邻县周边地区。1972年从江苏省杨州县引入柳工艺制品,当时有生产大队组织集体柳编加工厂,仅有少数人从事单一的面包篮生产,产品通过外贸渠道向外销售,以解决生产救灾问题,年产量亦仅有8700套,年产值12万多元。1987年外贸体制改革,以集个体私……[详细]
渠县刘氏竹编
  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前身系四川省渠县工艺美术厂。由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先生创建于1980年。2001年更名为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刘氏竹编”创始人刘嘉峰先生6岁起自学竹编技术。1972年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竹编“提花编织法”。能编织各种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1980年,首创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竹编工艺新品。这些作品,设计新颖、技艺精湛、尤以编工精细见长。虽“以竹作画”,但极富笔情……[详细]
大足竹编
  大足竹编历史悠久,花色品种繁多,纺织工艺精湛,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大足竹源丰富。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报《路孔河水灾》文中有“栖篾簟千家,无举火之厨”一语。簟即竹席,可见当时大足竹席已广为民用。清咸丰以后,其竹编业日兴,产品渐及省内许多市县和云、贵、湖、广等省。解放后,大足竹编有了很大的发展,销售区域扩大到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区。  大足县常见的竹编制品,除大宗的青席、黄席外,还有晒席、斗席、围席、枕席、竹篮、竹囤、竹桌、竹椅、竹床、竹几、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