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鞋保健康:敦煌罗布麻鞋起源于汉代或更早,麻鞋是一种制作精巧、美观、经济、时尚、实惠,千年传统民间的工艺品。罗布麻是一种草本植物,用茎皮纤维制成绳索、布,再编成麻鞋。不但具备养生护脚功能,而且还价格低廉,这可能是麻鞋在中国生存了几千年而常盛不衰的原因。都普遍穿着麻鞋,重新形成了一种时尚。究其原因,主要是麻鞋具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且有吸汗治疗脚气的作用;还具有 脚底穴位、疏经活络、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顺应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新的消费理念。敦煌罗布麻鞋所用的麻皮没有进行过化学药物处理,还……[详细] |
祁门生产土布始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为农家妇女自行纺织的一种布匹。这种土布以历口为交易集散地,历口附近的村子多有出产,其中彭龙村为最。这一带均属祁门西乡,故称“祁西土布”。祁西土布,门扣在5百至6百根纱左右,门约1尺8寸,长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种有醉红、窄绿、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头巾。因其特别厚实暖和,耐用经磨,用来做冬天的内衣和棉被里子非常适宜。以前,祁西一带的农家妇女有不少会织土布,从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经过轧花、弹花、搓条……[详细] |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拨花等,最初是一种古老的刺绣技艺,由各种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按一定的构图拼接而成。陵川布贴画在民间流传已久,明清时期多为家庭妇女做针线活时用在腰兜、鞋子、衣帽、日用品等上面的装饰,造型多为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等,随着时代的推移,经过传承人的改良和创新,逐渐变为现在以布为原料单独构图的民间美术,其题材也变得丰富多彩,主要有历史名画、戏曲人物、民俗风情、自然风景、花鸟鱼虫、动物图腾、古代侍女、梅兰竹菊等。布贴画所用布料数不等,视……[详细] |
布依族先民对宇宙空间的各种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固定不动,天象一把伞笼罩着大地。太阳和月亮是两个圆形发光体,一个热,一个冷,昼夜轮流在天上从东向西走动,照亮人间。星星比太阳月亮小,晚上出现,闪闪发光,固定不动。并认为日月星辰都有生命。布依族古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还把天空和海洋各分成十二层,天空是神仙的世界,海洋是龙王的世界,大地是人的世界。布依族对方位只有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旁边、中间的概念,没有东南西北的说法。布依族历来使用农历,对年月日时的纪法与一般通用农历基本相同……[详细] |
布依狗肉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汉代以前,我国各地吃狗肉较普遍,汉代以后部分地区逐渐不吃狗肉。而贵州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俗。其中“布依狗肉”风味独特,据传已有300多年历史,到清光绪时期,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生产、生活水平低下。人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贫病交加,疟疾成灾。人在生病后无力预防和治疗。偶然有人将被锄头击顶致死的家犬,去毛洗净煮食后,疟疾祛除,身体康复。这件事一传开,凡患此病的,如法炮制,果然见效。同时感到食狗肉还可增加热能,有祛风除湿、提神补气的作用。自此,狗肉在……[详细] |
布依族八音座唱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巴结、则戎、下五屯、顶效、坪东、桔山等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南盘江流域部分地区。兴义市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昆(明)—贵(阳)—南(宁)经济圈的中心,素有“三省通衢”之称。由于兴义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三冬少雪,四季如春,环境优美”等特点,素有“小春城”之美誉。据有关资料记载,布依八音原型属于宫庭雅乐,后经民间演奏家们根据民族审美情趣及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元明时期,布……[详细] |
相思鞋”的制作十分讲究,选用黑色或青色灯草绒作布料外,为了让心上人时刻记住和珍惜自己为之付出的爱恋之情,女孩子往往在制作此鞋时将自己亲手从幽谷中撷来晒干的相思草悄悄镶进鞋帮里,目的是祈望心上人一穿上这鞋便会油然想起自己,或无论走到哪里,都永远对心上人怀着无尽的思念。男孩子一点也不含糊,立即回赠女孩子两三块背面画有“鸳鸯戏水”、“鸾风和鸣”或“花好月圆”等图案新颖、制作精巧的面镜。……[详细] |
望谟布依族的“三月三”是当地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如果节日那天恰逢星期天,小小的县城就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观,人们都到山中祭祀山神和自己的祖宗去了。由此可见“三月三”在布依族的地位。“三月三”那天,各家准备酒肉各数十斤,糯饭成担,上山祭祖,下午宴请亲友,酒饭后,男女对歌。节日前夕,布依族家家户户准备五色饭,少女们还会准备绣球。村民们采来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花米饭,这几种植物的汁液只有在农历三月清明期间才会染出最好的颜色。布依族人民相信吃了这种五色花……[详细] |
布依族勒尤是一种木制的双簧直吹乐器,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及南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聚居地区。“勒尤”系布依语译音,意为“对情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或“唤醒情人的小喇叭”。这种乐器古已有之,据《布依族简史》记载:“在清乾隆年间普安州畔(今贵州省兴义市)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勒尤大约产生于布依戏之后,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勒尤出现以后,为布依族八音坐唱乐班所吸纳,成为重要的演奏乐器。勒尤管身长约四十厘米,由共鸣筒、管身、铜箍、芯子、虫哨五个部分组成,音域a-a1。演奏时主要采用自然换气法和循环……[详细] |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瓦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瓦嘎村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于东汉时期传入盘江流域,三国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元明清时代,舞狮活……[详细] |
延红布艺,布艺指布上的艺术,以布为原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延红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技艺不断提升,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及相关衍生品。将原来不便携带的大幅作品改良可装入礼盒的摆件、挂件、各种女式包及服装配饰,让传统的布艺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变成时尚。延红布艺是延庆十大特色创意礼物与收藏品,其传承人是延红。……[详细] |
布依族武术,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一带,主要分布于春潭街道排冗村、当朝村,钱相街道打凼村、龙山镇北乡村等布依族村寨。布依族武术简洁实用,能守能攻,自成一家。其套路大多源自布依族狩猎、农事等实践,器械多是布依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工具,有狼牙棒、板凳、扫帚、钉耙、扁担、镰刀等器械,有套路表演和对练实战等小项,具有浓郁的布依族农耕文化特点。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
侗布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侗毯、侗……[详细] |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经过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汉族传统的服装面料。石市夏布纱质细软,经纬成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起皱折、不变形。民国初年,石市“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民国25年《江西年鉴》载:石市年产夏布3.2万匹,销外县2.5万匹。……[详细] |
产地:江西新余分宜县主打:苎麻制法:苎麻韧皮纤维经过刮麻、沤麻、绩纱、织布四道纯手工工序制成。特点:分宜夏布纯手工制作,吸水性好,透气性强,穿着舒适凉爽,越穿越柔软、舒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纺织品。而分宜县的夏布产量之大,品质之优,也使分宜县得名“夏布之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