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蚕篇

桐乡蚕歌
  蚕歌流传于蚕乡,与田歌、渔歌、采茶歌一样,是人们在艰苦的劳动中寻求慰藉、抒发情感的民间歌谣。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这里的农村差不多家家栽桑,户户养蚕。蚕歌表现了桐乡历代蚕农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桐乡蚕歌何时开始流传,目前尚未查到有关的文字记载。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蚕歌代表性传承人褚林凤(1929年出生)回忆,她唱的蚕歌是河山华台庄阿三(1894—1988)所传,庄阿三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此外,当地民间艺人收藏了长篇蚕歌《马鸣王蚕花》(亦称《马鸣王化龙蚕》)手抄本。据查证,该……[详细]
岫岩柞蚕茧
  柞蚕茧是岫岩的传统特产,柞蚕放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岫岩素有“蚕乡”之答。 岫岩境内柞树丰富,多自然生成。品种有蒙古栎、麻栎、菠萝栎等。据1984年统计,全县柞蚕场面积2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1%。2000年以来,为了搞好生态建设,解决林蚕矛盾,县委、县政府采取优化放养的办法,适当压缩柞蚕放养面积,到2003年全县柞蚕放养面积基本稳定在150万亩左右,放养柞蚕15000多把,并努力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推广柞蚕放养新技术,提高单位产量,达到稳定总产的目标,全县柞蚕茧产量基本稳定在9000……[详细]
毛板青蚕豆
  太仓毛板青蚕豆系江苏省著名农特产品,为蚕豆品种中的上品。产于太仓市毛家市(今新毛乡)周围十里之内,当地称为“宣公豆”;后毛家市渐盛,外地客商均赴毛家市采购,遂以“毛板青”闻名。 上海老城隍庙五香豆即以毛板青为原料,远销南洋各地,声誉极佳。毛板青的特点是色青粒大,板子宽阔,尾有凹痕,肉色白净,味鲜而糯,易酥不腻,百粒重130克――135克,比一般品种高20克左右,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为蔬菜食品中的佳品。……[详细]
宽城蚕茧
  宽城蚕茧宽城是全国重点生产蚕茧县之一,年生产蚕茧约300吨,其中春蚕茧200吨,秋蚕茧100吨,创产值约300万元。……[详细]
北川蚕桑
  北川蚕桑 生产较早,宣统二年《四川劝业道》统计,北川共有桑地880亩。建国后,北川蚕桑有较大的发展,至2000年,全县共有桑树3000万株,蚕茧产量达348吨。境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桑叶质量好,蚕茧质量高,单粒重2.1—2.45克,按国际标准:试缫质茧层率47%以上,茧丝长1100米以上,解舒率70%以上,纤度2.56D(担尼尔)。据1982年测量,每茧丝长达1154.6—1337.1米,比全省主产区茧丝(608.2—1043.5米)长2983.6—546.4米。 被国务院编为8号……[详细]
浑源蚕豆
  蚕豆有许多制法,可磨面食用,还可油炸、干炒,要说出名,当数“浑源蚕豆”。其制法要经过多种工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磷、铁和维生素,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远销河北、内蒙地区。与之匹配的“浑源莲花豆”更是受到周边地区和各地游客的青睐和喜爱,成为游客出行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风味食品”。……[详细]
汉川湖豆
  又名“汉川滨湖蚕豆”,其因粒大饱满形如鞋底,故俗称“鞋板碗”,系汉江两岸的独特蚕豆品种。全市种植面积9万亩,年产量2000万斤。鲜豆籽粒饱满,色皮青薄。烹而食之,其质奇粉,其味香甜。剥皮后用以做汤,则更具鲜嫩青香美味。干豆粒不萎缩,皮不改色,可制多种副食晶,如“嘁水碗豆”、“放气碗豆”、“沙炒湖豆”、“油榨板豆”、“兰花豆”、“豆瓣酱”、“碗豆豆豉”等。汉川的城隍两河等地曾有“兰花豆之乡”之称。尤其是特有的“怪味豆”,更具有泡、酥、焦、咸、香等特点,使人馋食不厌。若用以制粉条,出粉率在30%以上……[详细]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详细]
  经蚕肚肠是流传于桐乡河山地区的特有的传统婚俗仪式。在当地,凡女儿出嫁,在婚礼的第二天,一定要在喜娘的主持下,新郎、新娘一起举行经蚕肚肠仪式。传说只有经历这样的仪式,新娘在婆家养蚕才会得到“蚕花廿四分”。“经”作动词,当地方言即“织”的意思,织布称“经布”,“经蚕肚肠”即缫丝,其实是一次象征性的缫丝劳动。新婚次日,在男家堂屋中置放四张椅子,围成一圈,中置栲栳,内放面条、蚕种纸、杆秤等物,由喜娘手持染红了的丝绵打成的绵线,领着新娘边绕椅子转圈,边将红丝绵线绕于椅背之上。此仪式寓有缫丝劳动之意。栲栳里……[详细]
  双庙渚蚕花水会是指在桐乡洲泉镇清河村双庙渚一带所举行的蚕花庙会。由于庙会是在水上举行,所以人称“蚕花水会”,亦称“蚕花圣会”。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清明日,“农船装设旗帜,鸣金击鼓,齐集龙蚕庙前,谓之龙蚕会,亦击鼓祈蚕之意”。龙蚕会就是以芝村龙蚕庙为中心,在庙前河港中举行的蚕花盛会,也就是双庙渚蚕花圣会。桐乡自古以来就是桑蚕之乡,蚕农向来有信仰蚕神马鸣王的习俗。据传,双庙渚蚕花庙会源于南宋时期,宋高宗定都临安之后,为激励蚕农栽桑养蚕,封蚕神马鸣王为“马鸣大士”。为此,清河村附近的双庙渚、芝村……[详细]
  蚕桑:康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唐代便有“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之说。1958年云台镇(原云台人民公社)因植桑养蚕成绩突出,获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名的奖状一面,1988年康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指定为“优质出口原料茧基地”,2016年全县养蚕6700张,鲜茧产量23.45万公斤。……[详细]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一带民间做泥塑历史悠久,泥塑作品十分有名,并代代相传,余新蚕猫就是余新泥塑的一种。嘉兴农村自古以养蚕、种粮为主,农民养蚕、囤粮最怕鼠害。清明庙会时,一些养蚕妇女都要买泥猫放入蚕室内,以求驱鼠祛邪,一时成风,因此将泥猫称为“蚕猫”。明末清初海盐诗人彭孙贻《舟过马泾谒曹武惠王庙》诗中有“原蚕争卜茧,屠豕竞迎猫”之句。此习俗一直相传至今,现在每逢清明庙会还有不少人购买泥猫,以求桑蚕平安。余新蚕猫制作材料和工具主要有青紫泥、彩色颜料、木制模具等。余新蚕猫制作程序较多,工艺朴素而又神秘,……[详细]
  所谓“蚕猫”,是一种象征物。养蚕农家最恨老鼠啮咬蚕种纸和蚕茧,世代传承着一种用蚕猫避鼠患的习俗。蚕妇们不仅将蚕猫作为避鼠物,而且也作为一种观赏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创作的蚕猫样式有彩绘、剪纸、泥塑等。剪纸蚕猫大都由蚕妇自己用红纸剪出各式各样蚕猫图像,贴在花窗、墙壁或蚕匾上。农村蚕户喜爱泥塑彩绘蚕猫。每逢清明前后,蚕妇们都要到杭州半山娘娘庙烧“蚕香”,在香市上购买泥塑彩绘蚕猫回去放在蚕房里,或馈赠亲友。清人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半山出产泥猫,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无不购泥猫而归,亦`一时之胜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