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伽倻琴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朴淑子伽倻琴又称朝鲜筝,属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相传为伽倻国嘉实王仿照汉筝而制成,已有1500多年历史。由琴柜、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琴身用鱼鳞松木或梧桐木制作,分五声音阶18弦及七声音阶21弦两种。双手弹奏,有弹、拨、滚、琶、按、颤、推、揉等技巧。音色深沉柔和,能表达各种情感,是中国朝鲜族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民族特色浓郁。……[详细] |
朝鲜族碟子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甘南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李顺花车元梅碟子舞类似于杂技表演,发祥于北朝鲜,二十世纪初开始流传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隆乡兴鲜村。最初是人们在庆祝丰收时在打米场上用吃饭的碟、碗、罐作道具,头顶罐子,即兴起舞。如今演变为表演者头顶6只碗(或更多),碗中盛清水,双手各持2只小碟,碰击作响,配以音乐或歌曲起舞,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多种,反映了朝鲜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体现和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详细] |
朝鲜族击打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东宁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崔云准李明子击打舞属于朝鲜农乐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朝鲜族农民在举行庆祝丰收、嫁娶、祝寿等活动酒宴时的即兴表演,历经百年历史演变。其特点是气氛热烈,节奏明快,动作潇洒,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朝鲜族农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详细] |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住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先人们古时穿过什么样的衣服尚难以详知,但可以从散见于我国和朝鲜一些史籍的记载中略知一二。朝鲜三国时期的服装,男人为上袄下裤,女人为上襦下……[详细] |
朝鲜族牙拍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海林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金成春牙拍舞属朝鲜族古典宫廷舞,分祭乐舞和宴饮助兴乐舞。牙拍即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手持的工具。现今的牙拍舞经宫廷乐师加工后传入民间,依然保留着原舞的基本特征。舞蹈分三种,一是独舞,二是双人舞,三是群舞,三种形式均承袭了朝鲜族宫廷乐舞的表演风格,典雅温柔,含蓄深沉,音乐曲调流畅,委婉柔情。……[详细] |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流行于辽宁省铁岭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百姓们都会祭拜祖先、伐草扫墓、赏月、玩游戏、跳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朝鲜族将中秋节称作“秋夕节”或“嘉徘”,“秋夕”一词来源于古代“春祭朝日,秋祭夕月”一语。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每玍农历八月十五,百姓们都会祭拜祖先、伐草扫墓、赏月、玩游戏、眺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在朝鲜族中……[详细] |
朝鲜族掷柶游戏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金善香掷柶游戏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游戏,又称“掷柶”或“柶戱”。朝鲜族先民们以“掷柶”方式占卜求得来年好收成,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戏。掷柶游戏器具简便,由棋盘(也叫马田)、骰子、棋子(由4个刻注标记的扁豆或4根长约20-30厘米的半圆木块制成)。参加人数为2人或2人以上,分甲乙两组后编号顺序进行。按逆时针方向顺序轮流掷骰,按掷骰所得分数在“马田”上分别摆上4个棋子,从起点开始往终点运行,最后……[详细] |
朝鲜族尤茨游戏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朝鲜族尤茨游戏是朝鲜族春节期间家庭围在一起玩的传统游戏。根据丢掷东西的翻扑来决定分数,按分数走棋。道具由尤茨、棋子、棋盘组成,尤茨用4根短木块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圆形,也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棋盘由25步组成,传说是按星座的位置制成。现已成为朝鲜族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比赛项目。……[详细] |
朝鲜族流头节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详细] |
圆鼓是朝鲜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形似汉族小鼓,直径37.5厘米。据《高丽史,乐志》记载,早起始于朝鲜半岛高丽时代,最早是在唐朝时期流传过来的。之后,圆鼓舞在我国民间渐渐流传。直到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朝鲜族浓郁民族特色的圆鼓舞文化开始发展和大量普及。圆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舞者胸前悬挂圆鼓,时而手足具舞,时而击鼓伴乐,意在表达舞者的娱悦心情。特别是群舞更能展示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圆鼓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继承……[详细] |
“尤茨”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掷“尤茨”也称“掷柶”或“柶戏”,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茨”是从三国时期以前流传下来的朝鲜族特有的民俗游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历史资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早期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掷尤茨的目的是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月亮尤茨”就是其中之一。在元宵节晚上月亮升起天空之后,饭桌上舀一碗清水,共同行礼,掷“月亮尤茨”。“月亮尤茨”的作法是在铜钱的……[详细] |
象棋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印度,最初称为“恰图兰卡”(shaturanga梵文音译)。东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发展为中国象棋,朝鲜象棋、日本将棋。朝鲜象棋又称高丽将棋,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传入了朝鲜,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象棋起初叫象戏,到了朝鲜王朝初期改名为象棋。朝鲜王朝时期,象棋得到广泛普及,在农村成为老人消遣的游戏。19世纪中叶,随着朝鲜人移居中国,朝鲜族象棋传入中国并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后,曾由政府牵头组织过一些象棋比赛,但后来曾一度销声匿迹……[详细] |
“柶戏”也称“掷柶”或“尤茨”,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游戏活动。最早见于朝鲜三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游戏中的“道”指的是猪;“盖”指的是狗;“格儿”指的是羊;“尤茨”指的是牛;“冒”指的是马。古时候“柶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有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之意。现在的“柶戏”规则里已没有了家畜名,玩游戏是按点数的多少来走棋。由于“柶戏”的玩法简单、趣味性强、不受人数限制。所以每逢“元宵……[详细] |
“花图”游戏是朝鲜族的民间游戏之一。19世纪末,通过来往于日本下关和韩国釜山的船员,从日本流入朝鲜半岛。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纸牌游戏“花札”亦称为「花牌(花かるた)」演变而来。“花图”类似扑克,规格比扑克小,共48张,图案分12组,每组4张。每组图案都以一年12个月动植物或自然景色为背景:“松鹤”代表一月;“梅鸟”代表二月;“樱花”代表三月;“黑苕”代表四月;“兰花”代表五月;“牡丹”代表六月;“红苕”代表七月;“明月”代表八月;“菊花”代表九月;“丹凤”代表十月;“梧桐”代表十一月;“雨“代表十二……[详细] |
拔草龙比赛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起源于朝鲜半岛部族之间比拼力量并兼有运动性质的一种群众游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带有表演性质的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安图县。拔草龙比赛主要表通过力量的比拼,反映朝鲜族古老部落之间婚姻嫁娶的风俗文化特征。它即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人民群众借以达到娱乐的一种方式。两条巨大的草龙头部相连,男女各为一方,男方即新郎方胜,则用牛车迎娶新娘;女方即新娘方胜,则留下新娘,然后约适当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