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0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详细]
  文昌神话、传说、故事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由人成神,又由地方小神演变为全国性的道教大神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从梓潼神到文昌神的整合过程,不少的文人士子乃至民间百姓,以张亚子扶鸾降笔和示梦等方式,制造出一大批经诰著述及民间传说,将张亚子不断神话。随着张亚子影响地不断扩大,人们对文昌信仰的不断深入,大量关于文昌身世、文昌救死扶伤、行善积德的神话、传说、故事由此产生。因为道教的推崇,统治者的不断加封,文昌帝君张亚子受到更多人的崇拜,文昌神话、传说和故事流传范围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川北地区广为流传。通过文……[详细]
  白蛇传说”系列之一女娲神话蝶变白蛇传说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你推波、他助澜,历千年发酵才积累而成的不朽“传言”。白蛇传说扑朔迷离,寻求其本源或求证其“自圆其说”的历史,都是非常困难的。白娘子是淇河之滨的美人蛇还是西湖之畔的美人蛇?小青是淇河里的一条青色的缠鱼还是西湖畔的一条青蛇?要回答如此这般的问题,与求证一个古老神话中到底几多真实、几多虚假没什么两样,就是学者们绕过一个个传言陷阱,其所发现的真实,还会仁智各见,众议纷起。但寻求1是必要的,这是学术的驱动力,也是学者应该担当的责任。当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详细]
  公元七世纪时的唐高宗仪凤年间,苏州城里滚绣坊有位书生,名叫柳毅,进京赶考,可名落孙山,打点行装返回吴地前,去京城长安北百余里地的泾阳看望同乡朋友。途中在草原牧场上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牧羊,但形容憔悴,娥眉颦蹙,却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气质。几经动问,才知道该女子乃太湖洞庭龙君的三公主,因受尽丈夫泾河龙王二儿子的欺凌1,最后被贬到草原放羊;但身在异乡客地,无法让数千里外的父母了解受1的苦情。得知柳毅来自家乡太湖之滨的苏州,便托他鸿雁传书;柳毅表示定当竭尽全力去送信。龙女也密传了到洞庭东山如何入太湖和仙界传……[详细]
  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日“天坛”。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为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绕过山梁到小有河去取水,愚公便带领他的子子孙孙决心挖掉它。现在这条大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愚公移山传说的史载愚公移山传说最早见……[详细]
  “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是大禹之基。”由于大禹封国于禹州,夏朝建都于禹州的历史渊源,大禹与禹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禹州则在数千年来流传着众多关于大禹的神话传说,保存着众多有关大禹的遗迹、遗址。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禹州人的生活。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向自然宣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一人,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从夏禹开始,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公社制跨入了奴隶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华夏民族,也由此初步形成,中华民族数千……[详细]
  香塔寺传说香塔寺坐落在绣锦河东岸,田家寨村西头,位于镇驻地东南方向,距离镇驻地约2.5公里。香塔寺始于汉朝有据可考,一九七五年文物部门做过考证,确认香塔寺旧址的砖属汉代遗物,始建时规模不大。只有正殿五间和偏房十多间,一进院落。据原碑志记云: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壬午(二十六日)炀帝下令征高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战船三百艘,官吏们督促工程。四月庚午(十五日)炀帝下诏置山东府,炀帝驾车到山东的临行宫,随从车驾的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的都给宅安置,行至琅琊郡境内,王薄、孟让聚众盗贼多达……[详细]
  在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的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境内有一座小山,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其水环四周,又形似卧龟状,故名龟山。我国四大水系渎庙之一的,淮渎庙就建在此山之巅,又传大禹治淮时曾在此设立指挥部历史上有诸多考古者到此考察过,龟山由此声誉海内外。提起龟山,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老子山的龟山本是洪泽湖里-数千年的雄性大乌龟,一天深夜,洪泽湖上空突然雷电闪鸣,使乌龟萌发了春情,思念起好久未见的恋人即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小龙女。它趁着夜色偷偷的游到东海与小龙女幽会,相见时卿卿我我,互诉衷肠……[详细]
  东海孝妇传说讲的是汉代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汉代连云港市称东海郡,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东海孝妇临刑场景的详细记载:“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让东海孝妇感动苍生、震撼九州的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根据民间传说为素材而创作的不朽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使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妇,成为一位惊天地……[详细]
  徐福传说在赣榆民间流传由来以久,影响最大的为《徐福东渡的传说》。据民间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梦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并抓来许多方士,因他们无法保证从三神山得到仙药,结果一个个都被杀了。徐福听说后,便主动上 书要求出海寻找仙药。秦始皇非常高兴,便命徐福入海。不久,徐福回来说,他见到了神仙,神仙嫌礼太轻,需要漂亮的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具与粮食种子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童女随徐福再次出海。第二年,秦始皇二次东巡,没能找到徐福;他第三次东巡时,已是十年之后,终于见到了徐福,徐福说本来就……[详细]
  董永,东汉人,因为卖身葬父被怀县县令举荐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董永传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毅和洞庭龙女”)。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详细]
  受人供奉了千秋万代的儒家大圣人孔子,查一查他的身世,原来并不光彩。《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鱼鲁昌平分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晋人干宝《三日纪》亦云:徵在(即颜氏之女,孔子之母)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十多岁时,在空桑看上了徵在,两人“野合”便诞生了孔子。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0的原始遗风,《周礼·地官·媒氏》所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就是说在一年一度的中……[详细]
  炉神姑的传说最早源于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其主要分布在张店区的中埠镇孟家庄、铁山一带,流传广泛而久远。“西依孟村东近海,南接金岭北靠山”这就是对炉神姑庙址的真实写照。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李娥(另传为中埠镇孟家庄丁氏女)为救其父,为全村除掉四处骚扰的铁牛,跳进炉中牺牲。为了纪念这位无私无畏、勇于献勇的李娥,百姓遂修祠立庙,塑神像,将其奉为“炉神姑”,以资怀念和祭祀,世代相沿。事实上,炉神姑所以在张店出现,是由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详细]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1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1,1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详细]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