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约公元前450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寓言文学家列子——列御寇诞生在“郑国圃田”,即现在的中牟县白沙镇西古城村,并在这一带度过了40年的宝贵生涯。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乐于助人,有很高尚的道德操守。他是继老子以后又一个道家代表人物。作为列子故里的管城圃田,一直流传着列子的很多传说故事。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林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他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余篇,十万余言,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详细] |
![]() | 卢龙是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古老、文明、写满历史的风水宝地,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孤竹文化,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在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卢龙。据《卢龙县志》记载:“在治城滦河西二十里去清节祠三里其地多平沙无草木相传即齐桓伐孤竹老马识途处今西北之泥沟山是也盖误迷为泥云或曰在榛子镇西乱石山”。卢龙自商以来,历为国、郡、州、道、路、府、县、治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最先称霸的霸主,正当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详细] |
![]() | 牡丹、芍药是天上主管花界的仙子,为追求纯洁、忠诚的爱情,不畏-、不惧天条,亦要坚守忠贞的爱情,最后幻化成花的故事,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它以成花成对的美好故事,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颂扬,宣扬纯洁、忠诚的爱情主题。几千年来,除有史志、碑刻记载外,异姓无师的传承,是此类民间故事一大特点。花神幻化成花的传说及祭祀仪式的主要内容是每年谷雨节观瞻祭祀汉牡丹,青年男女拜祀花神,保佑俩人的爱情忠贞不谕;老年人拜祀花神,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到老。民间文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相融合,即表达了忠君爱国的纯朴思想理念……[详细] |
![]() | 在大城县,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杨家将的传说。经多方考证证明大城的确是杨延昭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大城县杨六郎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既不同于历史小说《杨家将》版本,又有暗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大城杨六郎的故事可分为爱情传说与英勇抗辽的传说等。传说大城县大王都村是大刀王怀女的故乡,她和杨六郎早先定下娃娃亲,等长大成人后,杨六郎嫌她长得丑,就与如花似玉的柴郡主结了婚。现大城有二十几个村的村名与杨家将有关,如王怀女曾找杨六郎招亲,杨六郎见其丑陋不招,便比武较量,六郎败,王怀女问六郎招不招,六郎还是不招……[详细] |
![]() | 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然而,这一典故发生在何处,知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河北省迁安市,原名安喜县,《金史地理志》载:“迁安县本汉令支县故城,辽以所俘安喜县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金世宗年号为大定,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将安喜县更名为迁安县。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应燕庄公之邀,率师北上,举行了救燕伐山戎之役。在打败无终、令支两国之后,继而伐孤竹。孤竹城山戎首领答里呵,设计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城计”,城中兵民都逃往山中藏匿……[详细] |
![]() | 据《永清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属燕国封疆之地。先秦时期属广阳郡。历史上,由于永清处于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边界地区,除水患外,还饱受了战乱洗礼,所以又称“古战场”。自古以来,杨家将大战辽兵的故事就在永清县广为流传。随着古地道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北宋年间这里的确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激战。永清县建于宋代的55个村庄中,村名与宋辽战事有关的村就达36个,如几个乡中以营命名的村子有数十个,相传正是宋军72座连营。据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编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详细] |
![]() |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辽时期,以霸州益津关为主关,以雄州瓦桥关、信安淤口关为两翼,共称河北三关。抗辽名将杨六郎,自宋咸平二年(999年)戍守河北边关,到宋大中祥符(1014年)去世,在三关奋战了十六年。他用辉煌的战绩保卫了边关的安宁,保卫了北宋的疆土和边关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杨六郎成为了边关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守护神”,深受边关人民的仰慕推崇。今霸州市是三关中益津、淤口两关的所在地,是宋辽多年征战的主战场,直接见证了当年-疆场拼杀的悲壮场面,见证了杨六郎叱咤风云,拒敌于关口之外的英雄气概。宋辽……[详细] |
![]() | 怀远以山为屏,以水为障,地势险要,扼守可拒,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不但留下了大禹、刘邦、曹操、赵匡胤、朱元璋、李自成、张乐行等历史伟人的足迹,也曾吸引过无数诗人墨客来此游览。早在四千年前,怀远已是涂山氏氏族聚居之地。广大劳动人民以朴实精炼的语言,通过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口碑记载,记录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土民情,创造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大禹治水到此,聚涂山氏女为妻,并在禹会村召会天下诸侯,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许多美好传说。“涂山大禹传说”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怀远人民中间口头流……[详细] |
![]() |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汉族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故事的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春秋左氏传》、《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四年)秋,齐国将军杞梁率兵攻打莒国(今山东莒县……[详细] |
![]() | 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其故事在全国家喻户晓。根据流传及众多典籍记载,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秉孝,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誉。十五那年,秀姑夜梦一白须老人告知,村前云母溪对面有云母片,用它磨成粉末拌水吃,可长生不老,能在空中飞行。秀姑照此吃后,渐觉身轻能飞。她心中喜悦,常飞到罗浮山去采果奉母,在罗浮……[详细] |
![]() |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详细] |
![]() | 毕阿史拉则,又称阿史拉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彝族毕摩宗师。关于阿史拉则的传说故事,经过民间口耳相传和语言上的艺术加工,使其变得神乎其神。在凉山彝族民间流传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产生年代】根据毕阿史拉则的家族谱系记载,阿史拉则子孙代传距今大致有30代左右,也就是距今近800年的历史人物。据彝经《颂毕祖》中记载和民间传说,拉则三岁立志,五岁从师学毕,八岁出师,九岁纳徒,为神童,因其聪敏好学而学业大进。成人后又施毕四方,广交朋友,其足迹遍及川南大小凉山和云南巧家、昭通等地。拉则属于元朝初期人,而“宋……[详细] |
![]() | 莱州市城东六十华里,驿道镇台上村与周官村南三华里有一座山,因山巅建有两座塔,右一座塑有小姑像,左一座塑有嫂子像,两塔合称姑嫂塔,人们称这山也叫姑嫂塔。两塔东西相傍而立,高约7米,塔门向东。塔顶如葫芦状,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塔身用大青砖砌成,塔基为青石条所奠。塔东偏北有一座钟楼,内挂一口大钟,粗两人抱,敲时声传数十里,古时何用,无记载。(但看塔周围都有女墙相护,山势平坦处还修有两层,都是巨石而垒,很像是古代的哨所。立于山顶,四面八方的山川、道路、村落等一目了然,甚至能看清楚70里外西海中的帆船。古代……[详细] |
![]() | 整理者谭熠《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齐地(今山东),祭高山大川之事。乃至渤海以东,芝黄(今山东黄县东面)、睡(今福山东南)、穷成山(今成山东角),登芝罘(今芝罘岛),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这是秦始皇—登芝罘山,时年40岁,并立下第一块石碑,同时礼拜齐地八神之一——阳主。秦始皇一登芝罘时,曾修有始皇道,从今天幸福镇幸福八村的八里岗开始到芝罘大疃村,仍有遗迹可寻。据说,秦始皇……[详细] |
![]() | 杨家将说唱是流传于山西省广灵县东部与河北省蔚县邻接地区的一部超长的民间叙事艺术作品,它以宏大的篇幅,起伏跌宕的格调,生动传神的表演,畅叙了北宋抗辽名将杨继业一家祖孙九代及其家眷忠勇报国、- 安民的英雄业绩和民族气节。杨家将说唱文本篇幅巨大,保留了古代说唱艺术口头讲述和韵文演唱相间表演的特点,可谓有说有唱,声情并茂。内容主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主要说唱杨继业、佘赛花二人的故事,兼及杨家儿郎抗击契丹的内容,包括金沙滩血战,穆桂英现身战场;中篇以杨六郎、杨宗保父子与穆桂英的故事为主;下篇以杨文广联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