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崂山是中华道教胜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崂山道教音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教音乐。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邱处机三次来崂山,把崂山道教音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两千多年以来,崂山道教音乐不断广采博取,既有在重大仪式活动中演奏和唱诵的神圣韵谱,如“接大驾”“三清号”“玉皇号”“大洞清”等正统道谱;又有“满江红”“宾鸿泪”“天边……[详细] |
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汉族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上海道教音乐按照其地域的分布,可以分为东乡、西乡和市区三大派。东乡道乐以浦东川沙、南汇为典型,音乐特色为“热闹”,演奏上注重粗锣鼓的打击乐,紧打慢唱,有时还用京胡作为主要的旋律乐器,具有清新、活泼、欢快、明朗的韵律和生活气息。西乡派道乐以嘉……[详细] |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第四批国家级)正一天师道音乐渊远流长,她既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作为宗教形式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内容。天师道音乐作为斋醮科仪不可缺少的部分,晋·葛洪在《抱朴子·道意篇》中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首,守清虚坐,乞求福愿”。表达了一种天人感应,人神相通的宗教思想。千余年来,天师道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广泛地吸取了唐、宋以来的宫廷音乐,其区域特色以江西赣剧的“弋阳腔”为主,而道教独创的“上清腔”则是主腔调。宋元以后,张……[详细] |
成都道教音乐又称川西道教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宗教音乐。流派纷呈、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在中国道教音乐中有着突出的地位与影响。2008年6月,成都道教音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道教音乐是流传在四川成都辖区内道教名山、宫观和各区市县城镇、乡村中民间火居道坛使用的音乐。成都道教音乐的源头可追溯至一千八百多年以前东汉时出现的五斗米道斋醮科仪音乐。经过历代道教乐人的传承,现已发展演变为融南北道教经韵之精华,汇名山道观古雅与民间道坛通俗之风,具有浓郁川西地方风格的传统道乐。成都作为道教……[详细] |
无锡道教音乐是江南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吴地风俗自古以来信鬼好巫,加之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崇,道教在苏南的流传极为普遍。如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的璨山明阳观(原名洞阳宫)和建于梁代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的城中洞虚宫(原名青元宫),都是无锡当地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茅山道教上清派对无锡的影响比较大,当地道教活动非常兴盛。至元代成宗时,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同为道教三大符录派而合为一流,从此南方地区所有信行符录……[详细] |
以玄妙观道教音乐为代表的苏州道教音乐属于正一派道乐,历史可追溯至西晋,它继承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吸取了庙堂音乐等成分,还受到堂名音乐、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吴地音乐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深受群众欢迎,活动十分繁盛。明末清初施亮生真人辑成的《斋天》等书和嘉庆年间道士曹希圣重订的《钧天妙乐》至今仍是玄妙观道教音乐的规范。苏州曾涌现了不少著名乐师,他们或精于音律、善于编曲,或乐器演奏技艺精湛,或在经韵吟唱方面造诣深厚,在道乐界具有很大影响。清末民初,苏州道教趋于衰落,玄妙观的一些宫宇开始……[详细] |
胶东道教音乐,携带着近二十多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步履,在齐鲁土地上缓缓而行。历史演进至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胶东山沟中——今牟平昆嵛山“烟霞洞”,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教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受到皇封后,蔚然成为盛行全国的大教派。由此,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其中栖霞丘处机(号长春),建树颇大,史学界称“长春弘教”。这位宗教领袖在临终前,设计了全真道向道乡化发展的构……[详细] |
清水道教音乐是甘肃省天水市的汉族宗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清代乾隆年间受陕西华阴等地道教音乐的影响,相继分成了“龙门派”和“华山派”延续至今。在初创时便已是声腔、器乐、打击乐并用的综合表演形式。因经词是配以音乐曲调且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唱出的,因此清水道教音乐注重的是“一写二念三吹打”。其常用的经词约有60部180多卷,句式多为四字、七字和十字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幸福吉祥是其主要内容。2008年,清水道教音乐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水道教音乐归属于中国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详细] |
胶东道教音乐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传统民间音乐。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七子在胶东山沟中,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山东道教经韵,流行于泰山“碧霞寺”及鲁南地区道观通用“十方韵”,此韵为全国全真道自清以来全真派宫观通用谱,“崂山韵”则是山东崂山及胶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较长时期所用韵。以胶东道教音乐为代表的山东道教经韵为不可多得稍忽疏即失的……[详细] |
泰山道教音乐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宗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即做道场)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自秦代开始泰山就有了方士、道家,经两晋南北朝的蜕变换新,到隋唐得到长足的发展。唐宋以后,碧霞元君受到了民众广泛的尊崇,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神圣,泰山道教伴随着泰山独特的神文化现象发展起来,泰山神无与伦比的地位成就了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了泰山道教音乐的繁荣。2008年,泰山道教音乐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道教音乐历……[详细]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音乐之一,白云山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是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详细] |
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远在晋代道教卢循等起义失败,部分余众分散到海陆丰,散居于沿海港门及岛屿,史称“卢亭”。从那时起,海陆丰就有了道教、道徒及其道观、道乐等。紫竹观源于宋代甲子门的玉清宫,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迁于陆丰县东海窖菜园仔称“觉生堂”,原址保存至今。清乾隆期间,又再迁于今陆丰市河西镇湖口大峰山,改“觉生堂”为“紫竹观”,俗称“湖口庵”。紫竹观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多平方米,整体建成前中后三殿,前殿供奉“王灵官”;中殿“玉皇大帝”,左右有吕纯阳邱长春等道教祖……[详细] |
道教创立东汉时期,并有了自己的庙宇(宫、观、洞、院),也有了专业从教人员和祭祀活动。这种专在庙宇进行的斋醮仪式活动(法事)则须有各种乐器和乐曲为它服务,即今之道教音乐。环县各乡镇差不多都有民间道人(阴阳)做各种斋醮仪式、祭祀鬼神、祈禳禁咒活动,也成为道教音乐的传承者。环县四合塬东老爷山是元朝时修建的道观,道教活动十分昌盛,并向四周进行传播。按流派分为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和北宫等五宫,至今仍有中宫和南宫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东老爷山无量祖师的圣诞,都会举行盛大的酬神祝岁答醮的各种仪式,而这种……[详细] |
乾元观坐落于江苏省金坛市西部,地处茅山东北侧的青龙山下。现系江苏省惟一的坤道院。乾元观道教音乐,历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乾元观原上清派系,自闫祖以后改为全真派,其经韵乐仪也一应俱以全真十方正韵为主。在明正统年间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茅山志合编》中,对茅山乾元观受皇命所举行的醮事和醮事的节日次序、唱曲以及醮事所用的法器、乐器、演唱和演奏人员配备等情况,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其初传,以笙、箫、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乐器为主,后经逐步演变,增配……[详细] |
白龙观位于常州武进横山桥镇,在横山风景区紫霞峰南黄猫岭东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达三万余平米,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山环水抱,气势非凡,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间之佳境。白龙观道教音乐起源于东晋年间,兴盛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道教音乐的形式有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形式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吟唱。器乐形式又有鼓乐、吹打乐以及管弦合奏等。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等场面,而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