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鄂伦春族篇

  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莫鸿苇流传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是桦树皮手工技艺的组成部分,全部以桦树皮为材料由手工制作拼贴而成。利用桦树皮本身柔软的性能,借鉴兽皮服饰拼补镶嵌的手法,依据不同画作的内容,使用不同颜色桦树皮巧妙拼贴镶嵌。作品主要内容有鄂伦春族神话传说、劳动狩猎场面、生活风俗风貌及祭祀祖先和神灵等场景。……[详细]
  鄂伦春族刺绣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大兴安岭塔河县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关小云孟小华鄂伦春刺绣是鄂伦春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呼玛县。刺绣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各种颜色的花线直接在皮制品上刺绣,另一种是将皮子剪成各种花纹后缝制在皮制品上。早期刺绣用骨针和用鹿、狍子的筋制成的线,近代以来,多用铁针和彩色丝线。有贴花绣、描样绣、皮毛镶嵌等,刺绣团花纹、波浪形花纹、角偶花纹更是绝技。刺绣有男女狍皮衣服、烟荷包、被褥等多种制品,古朴典雅,图案错落有致,极具地域特征和民族……[详细]
  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舞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关扣尼“吕日格仁”即鄂伦春族语“舞蹈”。黑龙江大兴安岭发掘并保护的鄂伦春族“吕日格仁”,大致可分为娱乐性、仪式性和宗教性三类,有“弓箭舞”(宗教舞蹈)、“篝火舞”(自娱性舞蹈)和“熟皮子舞”(狩猎生活舞)等几种。其动作一般都由慢至快,以抒情优美的舞蹈为开始,用激烈豪迈的群体性表演达到高潮并结束。无音乐伴奏,大多边歌边舞。“哲黑哲”、“加黑哲”等衬词是伴舞时人们高呼的节奏口号。……[详细]
  “萨满舞”,亦称巫舞。“萨满”,意为激动狂怒的人。鄂伦春人,从前把人的平安,狩猎的丰收都寄托在祖先的神灵上,萨满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他(她)们虽是专门巫师,但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这和阶级社会的宗教巫师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鄂伦春人的萨满是受猎民们尊敬并享有较高威望的。萨满的手鼓(鄂伦春族称“文图文”),是扁平的单面鼓。用狍皮蒙成鼓面,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无把,鼓背面装有铜环,用皮条连接便于手持。鼓槌用狍皮裹着狍筋制成,长约三十厘米。左手持鼓,右手拿槌,鼓点由单、双、碎点组……[详细]
  鄂伦春族篝火舞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嘉荫县群众艺术馆鄂伦春族篝火舞是鄂伦春族的一种祭祀舞蹈。鄂伦春族敬仰和信奉火神,“火”是其重要图腾之一。鄂伦春族把“透欧博如坎”女神作为火的主人,每当腊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时,人们须跳起篝火舞向它供祭一次。……[详细]
  鄂伦春族斗熊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嘉荫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杜玉兰斗熊舞是鄂伦春族的一种娱乐形式,多与歌谣连唱,载歌载舞。基本步伐有拖步、搏斗士步伐等。舞曲经常以“额呼兰德”、“额乎德乎”、“介边介回”等词为衬词,同时还有“哲黑哲”、“加黑加”、“达乎达乎”之类衬词,作为伴奏的节奏呼号。黑熊搏斗舞一般为二人对舞,模拟黑熊形象,一般不用伴奏,边歌边舞。每当狩猎满载而归,就在篝火堆旁吃肉、喝酒、娱乐,跳起斗熊舞抒发内心喜悦。鄂伦春斗熊舞弥补了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缺憾,印证了弥足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