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欣赏--服饰篇

湘西苗族服饰
  湘西苗族服饰款式及风格多样。湘西苗族支系多达20余个,服饰成为划分支系的外在标志。湘西地区苗族女 饰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湘西苗族服饰分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庆的礼服,便装为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日常装的制作较为简单,装饰较少,而盛装除了质地讲究、制作精细以外,其部位的装饰十分突出。如衣袖、衣领、盘肩、衣襟、衣背、衣摆、裤脚等都要挑绣各种图案和纹样,有的还缀上银饰,显得非常华美。各部位装饰的式样有100多种。纹饰部位有衣袖、套袖、盘肩、衣襟、衣摆、裤脚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详细]
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是人们适应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历史源远流长。彝族文献有“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纺线织线濮嫫尼依来发明,裁衣缝衣觉觉伍支来发明,制金打银阿合来发明,头盔铠甲吉博尔惹来发明”的记载。在汉文献中,有关彝族服饰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候王。”唐以后记载就越来越多,陈鼎《滇黔游记》载“夷妇纫叶为衣,飘飘欲仙。叶似野栗,甚大而软,故耐缝纫,具可却雨。”《蛮书》(唐)途程第一云:“邛部台登(今凉山西昌……[详细]
凉山彝族服饰
  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其古老的民族文化,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岁月。昭觉独特的彝族服饰风格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特色,不仅是凉山彝族服饰的经典荟萃,更是中国彝族服饰的“窗口”。如今,在这个“窗口”,厚重的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文化相碰撞和融合,正向着世界舞台开放。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大凉山彝文古籍《万物起源经》中彝族服饰的产生有着神话传说的色彩:彝族弹羊毛擀毡技艺,始创于先祖阿约阿先时代;而纺线织布,则始于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蒲嫫列依时代。彝族服饰种……[详细]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详细]
木里苗族服饰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族先民们数千年前就劳动、生息、繁衍于长江中下游,秦汉时期聚居在湘西、贵州、云南等地,后来一部分向西迁徙来到木里,到明清时期基本形成现在的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情况。木里境内散居的苗族服饰,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族源等诸多原因而分化为三个支系,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饰。【产生年代】在《苗族花衣的由来》中叙述了苗族妇女服装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据述,苗族在跋山涉水沿河西迁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服饰,一种花样,一种打扮。当迁徙来到同一个地方时,由于人多地窄不便集中在一个地……[详细]
贺州瑶族服饰
  广西贺州市地处湘、粤、桂边境五岭余脉山区,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贺州瑶族服饰分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类。其中,过山瑶服饰仅头饰就分尖头、平头、包帕等三类七种。如,尖头又分塔式、斜形、小尖头;平头又分包锦、缠纱;包帕又分单帕、重帕。贺州瑶族服饰的图案纹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历史特征。如大量的动物纹和植物纹,反映了瑶族从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大量的人形纹及“”字纹,体现了瑶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佛道文化对瑶族的深刻影响。另外,贺州瑶族服饰还反映了瑶族人的年龄、婚否、爱情及社会地位等状况。研究和保……[详细]
防城港京族服饰
  传统的京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大类。便装式样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少。男性穿的是长过膝盖、无领无扣、窄袖袒胸的上衣;裤子宽而长,尤其是裤裆,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腰间还束以彩色腰带,一般束一两条,有的束至五六条,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能干。由于上衣长过膝,而且衩的裂旗又开得很大,为了便于活动,平时就把两边的衫脚撩起,在腹前随意打两个结,给人一种洒脱、自然、奔放的感觉。男性上衣的颜色一般是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多为黑色。女性的下装与男性的无异,也是既宽又长,盖过脚背,看上去像轻柔飘动的长裙;唯上装……[详细]
阿勒泰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刺绣 阿勒泰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刺绣,非常的有特色,别具一格。特别是哈萨克族的服饰和刺绣,表现出了哈萨克族的文化蕴涵及民俗风情,是特色的地产旅游产品。 ……[详细]
隆林仡佬族服饰
  隆林的仡佬族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穿衣也有多种习俗:节时穿新衣,不同职业同服,过八月十五时戴斗笠,一生穿衣不分季节。其特点是:颜色为青、古时没有花,后来有人把人字花织在布上,成服后绣花于袖子,布外托巾,花绣口。仡佬族妇女擅长于纺织,服装面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细布,结实耐用,朴素大方。仡佬族男装上衣前胸对襟,有七至九颗布制纽扣。袖子与衣等长,四个或两个衣袋,颜色为蓝、黑两色,布质较厚,耐磨耐寒。裤子多为大裤筒,裤长离脚后跟两寸,裤脚八寸到一尺宽。仡佬族女装比较复杂,各个时代、各个年龄阶段的服饰都有所……[详细]
隆林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款式繁多,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年满15岁,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和亲友就要送给手镯(手镯一般是银质、有花纹不合口,便于取下,也有的是玉器,有的妇女还喜欢戴银戒指、金戒指)。要穿中段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详细]
常熟沙家浜水乡服饰习俗
  沙家浜水乡服饰是沙家浜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由于地处湖泊湿地,水陆两栖的劳作强度,使其服饰保持了一贯的“短打”、“合身”,方便劳动和起居。沙家浜水乡服饰的形成,除了环境因素之外,还与当地的物产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当地出产的白苎历来有名。白苎这种纺织原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雨喜肥,怕冻怕旱怕渍,而沙家浜水乡地区最适宜种植。沙家浜水乡服饰的古朴气息延续了以白苎作为原料的纺织物固有品质。 沙家浜水乡服饰以男、女服饰为基本格局,根据年龄、季节等因素又派生出老年服饰、儿童服饰和季节装……[详细]
全州东山瑶族服饰
  全州东山瑶族乡成立于1951年9月27日,是国务院第一批审批成立的民族乡,也是广西最早成立的民族乡、全区瑶族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少数民族乡之一,人口3.3万多,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6%。东山瑶族服饰特色东山瑶族妇女皆扎刺绣长围裙,围裙上形似“蜘蛛网”、枫树叶及箭头的图案两边对称,好像两只搭好箭、拉满弦的弓箭。女性服装以黑为基调,间以青蓝和白色,辅以红线作绣装饰。头巾用红色丝线绣长约30厘米的图案,有的头巾为纯白色;扎时在后侧将图案部分留在外面下垂过肩。上身穿黑或青布小翻领右衽衣,衣沿、衣襟织……[详细]
花腰彝服饰
  “远看似火,近看是花”。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艳丽花腰彝服饰的彝家姑娘,很多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惊叹。繁杂的图案、鲜艳的色彩,伴随着银饰品相互碰撞发出的叮当声,花腰姑娘身上那精美的彝族服饰显得格外亮丽。峨山县小街街道棚租村是一个花腰彝聚居的村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里勤劳、智慧的彝家妇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将花腰彝服饰谱写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文化史。棚租花腰彝属于彝族聂苏支系,其妇女服饰具有复杂、精美、鲜艳、亮丽等特点。在这里,流传着“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详细]
井竹麻服饰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属国家大二型企业。井竹牌苎麻面料和服饰采用特殊的抗皱、免烫等后整理工艺,具有质地柔软、悬垂挺爽、超强透气、散热祛湿、冬暖夏凉、抗菌保健等特点。苎麻保健袜具有不湿脚、不臭脚和防治脚气等保健功能。1998年获第七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金奖,涤棉麻色织面料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2000年上海服饰博览会上,井竹服装面料被评为流行面料,井竹品牌被推介为10个知名品牌之一。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方针,产品80%远销美国、东南亚、韩国、香港等……[详细]
大凉山彝族服饰
  大凉山彝族服饰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在色彩的运用上,沿袭彝族人黑、红、黄为基调,追求一种纯朴而又强烈,鲜明而又庄重,简洁而又大方的理念;在服饰款式和结构上,有简与繁的节奏之美,动与静的变化之美;在服饰种类上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所以,彝族素有“衣冠之族”的美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