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欣赏--服饰篇

  安顺苗族服饰主要是指居住在西秀区和关岭县两地的苗族同胞的代表 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方向,处于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东北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相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与晴隆县、兴仁县、贞丰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六枝特区接壤。关岭县现有人口33万人,其中有布依、苗、仡佬、彝等23个少数民族共18.1万人,占总人口的64.3%,苗族人口3.5万人,占总人数的10.6%。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苗岭山脉西端。东临平坝、长顺两县,南接紫云县,北邻普定县,西连镇宁县,西秀区是安顺市……[详细]
  四十八寨侗族服饰,传承于贵州省黎平县和榕江县的接边地区。所谓四十八寨,主要指的是黎平县的尚重、盖保、洋洞、高岑、高孖、绍洞、育洞、曰寨、顺寨、平途、纪登等和榕江县的晚寨、平保、便洞、高路、色边等自然村寨。四十八寨依山傍水,西水面有老山界,南面有宝堂山,均在海拨1200多米以上,育洞河源于老山界原始森林和宝堂山牛皮大箐,由北向南穿河于黎、榕接边的四十八寨之间。四十八寨侗族村寨是黎平地理环境坐落最高的地域段,这里盛产杉木,是贵州省重要的杉木产区。老山界上万公倾的原始树种千姿百态,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详细]
  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在有关吐蕃王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及7世纪藏族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的研究中,扎扎服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土族服饰种类繁多,别具一格,最古老的服饰有“托欢”、“扭达”、“普斯尔”、“秀苏”、“恰绕”等。互助土族服饰具有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融的特征,其中凝聚着土族的民族精神,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及民俗文化内涵,显示出很高的历史及民族文化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互助土族一些古老的民族服饰已经失传,现存的很多土族服饰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大力挖掘整理土族传统服饰,迫在眉睫。……[详细]
  裕固族服饰的特征突出体现在女 饰之中。裕固族未婚少女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一条长红布带的上边缘缀以珊瑚珠,下边缘以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许多穗,垂在前额。除此以外,还要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掺杂彩色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已婚妇女头戴尖顶红缨毡帽和三条长形头面,头面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以金属环连接,上镶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头面长短以佩戴者身材高矮而定,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裕固族男子头戴金边白毡帽,身穿大领偏襟长袍,扎彩色腰带,腰挂香牛皮缝制……[详细]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详细]
  屯堡服饰主要分布在安顺平坝县天龙镇、西秀区九溪一带的屯堡村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戌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戌地。据史料考证,当时留戌天龙一带的是时任“通政大夫”的陈典等“张、陈、沈、郑”四员将军及部属,他们的家属先后从江南凤阳一带被迁徒来此,于是宽袍大袖尖头鞋就一直扎根在黔中这块热土上。《安顺府志》也有“妇女银索馆鬓分三绺,长簪凤阳妆也”的记载。屯堡服饰是屯堡风情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妇女的大袖长袍尖头鞋和别……[详细]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在有关吐蕃王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及7世纪藏族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的研究中,扎扎服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详细]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在有关吐蕃王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及7世纪藏族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的研究中,扎扎服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详细]
  申扎县巴扎地区的服饰采用当地羊毛为原料,样式与造型十分独特。这种服饰系由牧民自己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在家庭内部世代承传不绝。衣服上的手工刺绣古朴典雅、寓意深刻,与服装相配的装饰品精巧别致、美观大方。巴扎藏族服饰是当地民俗、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的生动反映,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藏族服饰是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藏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少数民族服装史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详细]
  藏北安多服饰历史悠久,它在盛唐时期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渐趋成熟,传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安多牧民世代穿着羊皮藏袍以抵御高寒的气候,在此状况下,安多服饰与其他藏区的服饰形成了较大差别,这在帽子的制作上显现得尤为明显。安多以羊羔皮、丝绸等作为制帽原材料,帽顶中央竖有一根用布条卷成的小柱子,高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安多服饰的款式达一百八十余种,牧民服装有日常服饰与节日、礼仪日服饰之分,日常服饰讲求轻便耐用,节日、礼仪日服饰则注重精美大方。安多藏袍多有佩饰,男子腰带上往往佩带腰刀、火镰、子 等,既反映……[详细]
  普兰县科迦村的藏族妇女服饰起源于后宏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服饰包括服装和首饰两大部分,服装部分由咖啡色氆氇女藏装、彩虹鞋、披肩、帽子、羊羔皮、水獭皮、缎子等组成,首饰部分由嘎穷、嘎累、吉乌、恰恰、巴塔、那玉、方形纯天然金片、翡翠瓶、珊瑚、银片、银粒、松石、超级银链、超级松石链等6815件饰品组成。科迦妇女服饰造型别致,风格高贵典雅,在设计中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令人叹为观止。藏族服饰是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藏学、社会学、民……[详细]
  昌宁苗族服饰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街乡的苗族村寨。其原料主要为当地生产的火麻土布。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在麻布缝制成的衣裙上缝出各种图案,抒写出自己的梦想与渴望。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十八件套,被形象地称作“十八一朵花”。用色大胆是昌宁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其色调以红、黄、橙、白为主,并以刺绣取胜。昌宁苗族服饰有着极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伴随着服饰工艺而产生的《种麻纺织……[详细]
  哈萨克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区。哈萨克族服饰系在古代乌孙、瓦克、乃蛮、克列衣、吐热克等部落或氏族服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它选料考究,剪裁合理,色泽艳丽,种类繁多,颜色中包含着吉祥、祝福的意蕴,缝制、刺绣及饰品的精细加工等方面也都体现出鲜明的哈萨克民族特色。哈萨克人自古以畜牧业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适应游牧迁居需要和山区草原的气候,其服饰多以兽皮、牲畜皮及各种布料……[详细]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东南与剑河县交界,西南连接雷山,西邻凯里,北与黄平、施秉毗邻。总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陡降。清水江环绕县境北端,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自南向北、向东流淌,注入清水江。沿途形成叠帘式的瀑布和险滩,景观十分壮丽。有近百条溪河把全县大地切割极深而破碎,形成中山、低中山、中低山和低山山地,群山葱绿,林木苍翠。境内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由于台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形成的自然屏障的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