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工艺篇

绍兴戏剧脸谱工艺
  绍兴戏剧脸谱自明、清以来在绍兴地区广为流传的多种戏剧形式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越俗民风的质朴,浓郁的地方人文色彩。既是绍兴戏剧文化艺术的价值,也是越文化之瑰宝。绍兴戏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装饰性和审美性。形:根据演员的面部自然形态,按剧情人物个性进行色彩夸张而变形。通过程式化的主、次色彩,以线、点组成“形”的图案,反映脸谱的特有风格。神:脸谱的性格表现要符合角色的基本精神。以不同色彩的块、面、线、点来反映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以色彩的线、点组成的图形多为反映剧……[详细]
木雕工艺品
  木雕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其制作过程是及其考验制作者耐心的。安州木雕厂制作工艺精湛,作品精美,主要有金丝楠、红豆杉、檀香木、阴沉木等大型根雕壁画,及各种小木雕工艺品、仿古明清家俱、仿古建筑。……[详细]
高台县大轱辘车工艺品制作
  大轱辘车是历代农业运输,乃至运人载物、短途长途的主要工具。大轱辘车以其轱辘大且结构合理、坚固实用、经济而闻名遐迩,成为高台的一大特色。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高台已有大轱辘车的辙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大轱辘车才被手扶拖拉机、小三轮等现代机械替代。如今大轱辘车已从人们的视线和记忆里逐渐消失,大轱辘车的制作技艺也因此而面临失传。高台大轱辘车主要由车辕、车匣、大轱辘以及相关配套的勾心、鞧桩、搁头等部件组成,制作过程由一整套相关的数据和工艺标准。如“辕长丈一八,大小的牛儿都套下”,车宽6……[详细]
黄梅挑花挑制工艺
  黄梅挑花是湖北省黄梅县民间一种古老的挑制工艺,堪称中华瑰宝。由于其工艺独特,风格奇幻,产品精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富于幻象的楚辞,赋予情感的国画”。  一、取材广泛,古朴典雅  黄梅挑花的图案有团花、边花、填花、角花和花边之别。各纹样造型迥然不同。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如团花就有富寿双全、龙凤呈祥等;边花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填花则有斑鸠石榴、龙舟竞渡等;角花则无一定格式,多以字、柏叶、莲花为主体,组成三角型图案置于四角;边花多以二方连接为主,大多用作挑花头巾的花边。分述如下:  团花:凤戏牡丹、……[详细]
赫哲族鱼骨工艺品
  鱼骨工艺品:赫哲族的鱼骨工艺,是赫哲族老渔民孙有财在赫哲族传统的桦皮、木雕工艺基础上开掘而成的,堪称赫哲族文化园林里的一株奇葩。一九九五年,孙有财老人开掘制作的赫哲族鱼骨工艺,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中华一绝”。……[详细]
安义京台古戏台古建制作工艺
  京台戏台位于安义东南约10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石鼻镇京台村中央。清乾隆十年(1745)秋建,1917年重修。原属刘氏宗庙附属建筑。1987年1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台古戏台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为86平方米,属砖木结构。墙面采用空斗式。戏台通高7.5米,宽10米,深8.5米,柱22根,檐柱口径30厘米。戏台分前台、附台、走廊、后台。戏台由台基、台身及屋顶组成。台基高1.7米,高高的台基在台板之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箱状,而使声音产生共鸣。戏台屋顶为四阿斗状,前台飞檐翘角。屋顶用瓦作沟,灰瓦……[详细]
齐笔制作工艺
  广饶齐笔制作历史更为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制作工艺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经100多到工序,成品丰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0、健劲有力,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详细]
冬菜制作工艺
  青县冬菜制作的祖传秘方及手工制作是经过530多年、十四代人创建、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是我国传统食品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既是河北省的传统名品、著名商标,又是出口创汇、低碳环保的拳头产品。唐宋时期,青县民间为弥补春季蔬菜青黄不接的状况,以运河沿岸盛产的大白菜、大蒜为主要原料,开始腌制、储存冬菜。明成化十五年(1479),青县大流津庄王啸元整合民间技艺,研创并开始制作冬菜。弘治八年(1495),出生在青县兴济的张皇后因入宫前食用过亲眷王啸元制作的冬菜,印象极深。于是传懿旨召冬菜入宫。冬菜成为贡……[详细]
荆州鱼糕制作工艺
  荆州鱼糕,又名百合糕,俗称荆州花糕,为湖北省第二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荆州八大名肴之一的鱼糕,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出游于纪南城外偶食之而爱,被引为楚宫廷头道菜肴,直至清末,鱼糕仍出现在宫廷宴席中,据传乾隆过往荆州时,尝过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末代皇帝胞弟爱新觉罗·傅杰先生访荆州品过鱼糕后欣然挥毫“辽沈无双味”加以称赞。荆州鱼糕在荆州广为流传,民间百姓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以烹制鱼糕做席,因而形成“无糕不成席”的传统。荆州鱼糕具有独特的荆楚古代文明的显著……[详细]
川剧服饰制作技艺
  四川盆地自古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古代通中原、西域的金牛道和通云达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成都相会,成为中国西部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动脉;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腹心,地形以平原为主,此外是丘陵及山地。古称蜀地肥饶及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故称为“天府之国”。川剧及川剧服饰工艺中,便是植根于“天府之国”中一枝奇葩。川剧服饰工艺历史悠久,工艺技术应在川剧诞生之前,成都的川剧服饰工艺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纱帽街衣冠作坊。川剧舞台的服装道具包括:头帽、服饰、靴鞋、砌末等,每种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工艺技术细致繁复,手……[详细]
洛带响簧工艺
  扯响簧是客家人进入四川后,在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娱乐活动。许多平时生产劳作的农民,在春节前就手工制作响簧,采用四川特有的大斑竹,每个响簧两端各2个风门,且响簧两端粗壮,腰身小,玩者两手拿细竹竿,竹竿另一端用打上松香的粗线连接,再将绳子套上响簧中间,双手用力上下作打鼓动作,使其响簧高速旋转,再旋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就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声音最大是方圆几里都能听见。形同北方称之为抖空竹。响簧,俗称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老牛”。……[详细]
大救驾制作工艺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以楚文化和沿淮文化为特色的民间艺术积淀尤为深厚。寿县名细糕点大救驾,已有千年历史。不仅历史悠久且还有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赵匡胤困南唐”。“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江淮地区,“大救驾”的传说又是其中的一部分。大救驾制作工序:配馅、和面、配剂、杆摊、包馅、按捺、油炸、冷却、包装。其特点是:色香味形俱佳。每只重约二两五钱,形扁圆轮缘微弧,色泽乳白。外皮道道,花酥层层叠起,宛如金丝盘绕;中心微凹,恰似急流旋涡。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亮晶点点。……[详细]
博望打铁工艺
  当涂县博望镇始建于南朝梁时。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有歌谣称“博望打铁匠,挑担闯四方。制下刀和剪,刃口泛青光”。清朝乾隆年间,博望铁业更是享有盛名,有“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一说。清末民初,博望就成立了铁业旅外同乡会。博望的打铁工艺由来已久,生生不息。传统意义上,博望的铁制品一直局限在菜刀、剪刀、农具等民用刃具。在今天,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用品的日新月异,在一代代铁匠们的手中,在情感之火的熔炉中,铁业渐渐脱去了千古“锈装”,焕……[详细]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
  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古井贡酒酿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古井贡酒“两花一伏”大曲发酵,贮存期不少于六个月。将中温曲、高温曲和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轮次中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三轮次,前两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三轮发酵周期为八个月的工艺生产。并用“三高一低”(入池淀粉高、入池酸度高、入池水分高、入池温度低)和“三清一控”(清蒸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池底醅……[详细]
西关打铜工艺
  西关作为广州市铜器具生产的手工业作坊,以传统的手工艺进行生产,历史悠久。西关的“打铜街”(现为光复南)在清乾隆时已有地名,为铜器具生产和销售的一条专业街。到民国初年因修建马路,“打铜街”消失。后打铜商铺迁往长寿西路、龙津路、一德路等地。手工打铜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手工艺作业之一。主要根据不同器具的用途选用青铜、黄铜、紫铜做为原料;在制造工艺上主要分为铸造与打制两类。铜器制品可分为青铜器、黄铜器、紫铜器。另按不同用途可分为:日用品、工艺品、乐器、供器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