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是苗族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一种民间技艺方式,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黔陶范围内,向外扩展到花溪区周边地区,如贵阳市惠水、龙里、贵定县等地。在宏伟的创世史诗《苗族古歌》中,记载的关于苗族先民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的传说,大抵是迄今见到的该族最早涉及金、银的口碑资料。苗族银饰出现于明代,流行于明清,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一个高潮。“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实用到逐渐华美的过程。高坡银饰制作除加工制作苗族嫁妆必须的银饰外,还制作手镯、项圈、耳环……[详细] |
玻璃艺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玻璃出现。但在历史传统文化中,玉和陶瓷的材质特性更符合人们审美和价值标准。因此我国长久以来玻璃艺术在艺术理念和制作技术上未有所发展。但到了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从此,我国的玻璃画工艺也慢慢开始逐步形成。玻璃画工艺起源于清代末期,主要是由几个民间绘画艺术家一……[详细] |
织金砂陶主要产于织金城关镇,即现在的工业路。其次是城北绮陌、城西阿弓下寨、以那架小拱桥等。织金砂陶源于何处,始于何时无史可考,但以织金建制沿革而论,至少已有三百五十余的历史。清康熙四年,建平远府而名的平远锅就已驰名各地,织金砂陶的烧制方法,据现在烧制砂陶的能手说是太上老君的八封炉烧法,在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一古老的传说。织金砂陶这种特殊的烧制方法,在技术上是从坯泥的配料,成型的方法,以及当地盛产的无烟煤相配和而成。砂陶的坯料由两种混合有不同粗细的煤渣灰粘土构成。配粗灰渣的坯泥在踩凉后作为陶器的骨架……[详细] |
银饰是雷山苗族盛装不可缺乏的装饰物。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而得名。苗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神奇,自然风光秀美。全县人口15.5万,苗族人口占83.6%。银饰工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雷山苗族有自己的银匠艺人。清朝末年,这些艺人大都为流动银匠,农忙务农,农闲时外出加工银饰。民国初年,银饰艺人流动于贵州东南部广大地区和广西北部,为布依、侗族、水族等民族加工银饰。苗族传统文化绚丽多彩,妇女一生中要用大量时间制作自己和子女的盛装,缀满璀璨夺目的银饰令人叹为观止……[详细] |
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徐子云王民褔青铜镜透光技艺西汉时已出现,民国初年,阿城铜匠王升挖掘研制出透光铜镜制作工艺。阿城为金代开国都城,故冠名金源。青铜透光工艺指在铜镜铸造冷却和研磨加工过程中,利用独特配比的金属,经手工制模、腊型、烘焙、浇铸、打磨、透光等10道处理工序,制成的铜镜在太阳光平行强光的照射下,能把镜背的图案清晰地反射到对面的墙上或白纸上,效果神奇。其工艺技术关键是金属配比、镜面厚度和研磨技术。……[详细] |
松明工艺制作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三合缘根艺家具厂代表性传承人:宁玉民松明工艺制作是用松树的油脂制作工艺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流程为干燥、构思、造型、雕琢、打磨抛光、配座、上漆烫蜡,讲究自然随形。松明技艺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很好的收藏品,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过去的回忆。……[详细] |
描金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安达市文化体育局代表性传承人:满树田描金工艺是满族古老的用笔勾画金线的传统民间工艺。其主要用于民间男婚女嫁时存放物品的衣柜的装饰,内容多以绘制春夏秋冬四季花卉为主,用“卍”字饰边,是满族家具绘画艺术的独特语言。……[详细] |
麦秸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马文侠麦秸工艺因其制作材料为麦杆而得名,又称麦杆工艺。它起源于古代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始于隋唐时期的宫廷工艺,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选用优质小麦杆,利用麦秸本身自然光泽、纹理的质感,经过煮、刮、熏、制、熨、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吸收借鉴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制作。黑龙江麦秸工艺始于1903年,独创半浮雕技艺,作品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栩栩如生。麦秸画《清香满人间》和《国泰民安》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详细] |
临淄仿古黑陶制作工艺临淄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林(田旺)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黑陶器物,这种泥制黑陶质地细腻、漆黑光亮,堪称稀世珍宝。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临淄区的仿古黑陶业逐步发展起来,继承和恢复了传统黑陶的一些技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临淄黑陶制作大多以齐地出土的青铜器为主要仿制对象,保持了黑陶“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磬”的本色,有尊、爵、鼎、敦、鬲等多个品种。制作时,选用上好的黄河细泥,去除杂质,加入特制的成分,泡制一个月以上,然后根据器物的需要进行捏制或注浆成型,需要进行……[详细] |
侗族是我国民族医药知识最丰富、最普及的民族之一,侗医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思想是侗医学术思想的核心。侗医把疾病分为二十四大症、七十二小疾,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对伤科正骨、刀箭枪伤以及蛇虫咬伤更是卓有成效。过路黄药的制作工艺便是侗族传统医药的精华之一,其在炮制工艺以及检查病因、病机,诊断、用药、养生保健等方面,都独具特色。过路黄属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是黔东南侗族医药中普遍应用的天然药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止血、抗菌、抗 、消炎等功效。根据不同的……[详细]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余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对疾病的病因、诊断、用药,药物的命名、加工炮制、养生保健都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两纲、五经、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小症和四十九翻的理论体系。苗医掌握的疾病有二百余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科。其中外治法别具特色,著名的有薰蒸、滚蛋、化水、踩铧口、挑筋、发泡、火针、爆灯火、刮痧等……[详细] |
沁州干馍历史久远。传说隋末李渊带兵打仗从太原来至沁县的月岭山,士兵身上背的锅被打破,不能盛水,无法做饭。正当将军犯愁时,徐茂公急中生智,和好面,做花椒盐面心,将树杆做小擀面杖,擀成饼,用破锅烧红烤熟。李渊吃后觉得非常好,遂将干馍作为行军食品转战南北。因沁县过去为沁州,故称此饼为沁州干馍,流传至今,成为沁州特色小吃。沁州干馍以脆而不硬,柔而不韧,嚼而不腻,香而不厌的特点闻名。干馍,为面食烤制品,圆形,内鼓中空,色泽焦黄,香脆可口。在沁县制作干馍叫“打干馍”。打干馍工艺简单,但对和面以及掌握火候要求……[详细] |
织金大理石藏量丰富,石雕产品工艺精湛,是贵州八大名产之一。用浅浮雕、除浮雕、镂空雕、高雕等高超技艺,制造出的镇纸、笔筒、石屏、组合台灯、花瓶、酒具等,异常精美。不嫌重的话可以挑上一到两个带回家。……[详细] |
大阪纸糊工艺品(大阪式纸工艺品) 介绍: 大阪的纸糊工艺品(类似纸工艺品)已有长达400多年的历史。制作这类工艺品时,先在目框上糊上好几层日本纸,然后将其晾干。晾干后,将其从木架上取下后再涂上颜色。有纸糊的老虎、不倒翁、面具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其中,纸糊老虎是最受欢迎的护身符,据说能够辟邪消灾,带来好运。 在大阪城天守阁内的贩卖处有售。……[详细] |
嘉定竹刻工艺流传于上海市嘉定地区,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嘉定竹刻技艺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朱鹤所创,主要在嘉定县(区)内传承。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其子朱缨、其孙朱稚征均继承上辈竹刻技艺,并推陈出新。朱缨的刀法比朱鹤更为丰富,而朱稚征的成就更进一步超过了父祖辈,刀法神妙,风格简洁精雅,古朴淳厚。祖孙三代奠定了嘉定竹刻艺术的基本品格,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三朱”。“三朱”之后,李流芳、娄坚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