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赫哲族篇

赫哲族杀生鱼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东北三江平原一带的赫哲族,以捕鱼为生,赫哲人穿鱼皮衣,以鱼类为日常主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赫哲人总结出了许多对鱼类的加工方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杀生鱼”。“杀生鱼”可以说是赫哲族的”生鱼片“,但是与日本的”生鱼片“制法又不尽相同。那么赫哲族的”杀生鱼“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杀生鱼的材料:选取鲤鱼、鲟鱼、鳇鱼、胖头鱼等松花江流域常见的鱼类为主要材料。土豆、绿豆芽、粉皮(粉丝)、辣椒油、盐、酱油、醋为辅料和配料。制作过程:将备好的鱼肉从鱼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连接不断的……[详细]
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据现有资料,它至迟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伊玛堪的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尔达鲁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英土格格奔月》、《亚热勾》、《西热勾》等。伊玛堪的节目类型及演出风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玛堪大唱”,是指以说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英雄与传奇性的节目内容,如各种“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赫……[详细]
赫哲族生鱼片
  赫哲族生鱼片国赫哲族人口只有1400多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沿江居住。渔猎经济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食物以鱼为主,有一套烹调鱼类菜肴的独特技艺。制法:(1)把活鱼肉削下,切成薄片,放到盆里上桌。(2)用盐、醋及辣椒油蘸着吃,味道十分鲜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特点:在赫哲渔村,常用此菜招待客人,原汁原味,乡情浓郁。……[详细]
赫哲族婚俗
  赫哲族的婚姻,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氏族外婚制,过去也有少数人是一夫多妻。按传统习惯,赫哲人往往是通过摔跤比赛、滑雪射箭、设伏弩、捕鱼、狩猎等活动挑选其中的佼佼者为女婿。择偶标准 清末,婚姻形式为聘娶。这是由于受满、汉族的影响,但双方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好。要求男方是捕鱼、打猎能手。或吃烤肉时,小伙子能一刀削成一个“说能”(烤肉杈)。也有比武选婿的。男的要求女方聪明贤慧,手艺好,是劳动能手,长相不是选媳的主要标准。婚礼 订婚后,新郎穿袍,在袍上披红挂绿。新……[详细]
赫哲族嫁令阔
  赫哲族称其民歌为“嫁令阔”,意即小调、小曲的意思。虽然赫哲族人口较少,却能歌善舞。年纪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几段赫哲族民歌。这些民歌,是和他们的渔猎生产、宗教祭祀、生活娱乐过程分不开的,大部分民歌都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场景即兴创作而来,再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下来。赫哲族嫁令阔从歌词内容和曲调变化大致可分作五类:一是历史性的古歌:内容具有神话、族源等性质,流传下来的极少,十分珍罕。如用类似于依玛堪曲调演唱的《迁徙歌》,就被誉为会唱歌的”活化石“。二是祭仪中的神歌:主要由赫哲族萨满在祭祀仪式中演唱,有《请神……[详细]
赫哲塔拉哈
  塔拉哈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当地的渔民把鲜鱼放在火上烧烤一下,半生不熟,用盐一拌既可食用;如果是在餐桌席间,则做法考究,将活鲫鱼脊背的厚肉取下切成细丝,用上好的米醋浸泡,待肉变成白色,去掉醋汁后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调料,味道鲜嫩爽口,是鱼宴上的佳肴。……[详细]
同江赫哲族生鱼片
  我国赫哲族人口只有1400多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沿江居住。渔猎经济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食物以鱼为主,有一套烹调鱼类菜肴的独特技艺。 制法:1、把活鱼肉削下,切成薄片,放到盆里上桌。 2、用盐、醋及辣椒油蘸着吃,味道十分鲜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 特点:在赫哲渔村,常用此菜招待客人,原汁原味,乡情浓郁。( 同江)……[详细]
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乌日贡大会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的内容丰富多采,除了各种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还有最热闹的群众性的聚餐宴饮活动。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一般都进行鱼神舞、赫哲族酒歌,鱼叉舞、依玛坎、嫁气阔、萨满舞等一个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表演。乌日贡大会上,赫哲族的民间说唱文学伊玛堪最受群众喜爱。“伊玛堪”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现有50多部典籍,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它讲唱部落战争、民族兴衰……[详细]
婚俗(赫哲族婚俗)
  赫哲族传统婚礼强调敬奉神灵,学会祖宗定下的规矩。婚礼仪式在太阳升起时开始,新郎乘彩船(冬坐彩橇)迎娶新娘。回男方家交拜天地,叩拜祖先,一老者手持芦苇杖点指新婚夫妇授以戒语,唱祝福歌。礼毕,新人上炕吃饺子后“做福”,婚宴散去。新娘下炕,向公婆三叩首,女父向男方家各尊长敬酒离去。赫哲族传统婚俗信奉天地神灵、崇拜先人、遵从礼法的朴素民风极具有渔猎文化特色。赫哲族婚俗的主要形式为聘娶,但一般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技能。在长期的生活中,赫哲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赫哲族婚俗,从英雄史诗时……[详细]
赫哲族叉草球
  叉草球缘于赫哲族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比赛在长数10米、宽8米的场地进行,场地上架设7个类似羽毛球项目的栏网,双方队员持渔叉接草球,并用手将球抛过网,球落地,进攻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以此决出胜负。该运动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赫哲人善于捕鱼,尤善叉鱼。为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和技巧,开展的一种集娱乐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的体育活动。叉草球原是将一个草球扔到水里,一个人用长杆在水中拨打草球,使其在水中游动。叉鱼者用叉来叉水中的草球,叉着即为得胜。后来是让草球在草地上向前滚动,参加者掷……[详细]
  赫哲族特伦古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佳木斯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吴明祥“特伦古”赫哲语意为“教育的知识”,包括赫哲族口头史实文学、知识掌故等,由历史传说、自然和生产知识、诗词歌赋、宇宙观及宗教信仰等多重内容所构成。作为赫哲族民间艺术,“特伦古”世代口口相传,与“伊玛堪”、“说胡力”齐名,是研究赫哲族历史、文学的重要佐证之一。当前会讲特伦古者不足10人,急需抢救保护。……[详细]
  赫哲族食鱼习俗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文化局赫哲族食鱼习俗是赫哲族在长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传统饮食习惯,与世居三江平原的赫哲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赫哲族传统饮食以鱼为主,主要为鲤鱼、草根、鲢鱼、鲟鱼等。夏天一般吃新鲜的鱼,大鱼清炖或生拌,小鱼炸或蒸,大马哈鱼和狗鱼氽丸子汤。为更好地保存留备冬天食用,赫哲人多将鱼晾晒和腌制。杀生鱼、塔拉哈、生鱼片、刨花、炒雨毛等一系列的传统饮食已形成了赫哲族独有的菜系。……[详细]
  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环境,赫哲族人早年的衣服、被褥多用鱼皮和兽皮缝制,但因人们的居住区域不同,所用的原料也有所区别。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流域,那里山林密布,江河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渔猎生活给赫哲族人服饰打上特别印记,他们早年的服装的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族形成了以兽皮、鱼皮制作服装的传统。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世所罕见的,熟制鱼皮,制作鱼皮线的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制作出来的鱼皮服饰具有防水、抗湿、轻便、耐磨等诸多特性。鱼皮衣饰,多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穿着的……[详细]
  赫哲族的萨满,分为河神派、江神派、独角龙派。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其能力大小,所执行的神职也各异。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间神鼓神咒的声音,容易将人引入幻境。跳神时除萨满外,还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时“二神”在病人背后,两手扶病人的肩上,萨满请神边敲鼓边唱边说,依次猜测是什么鬼作祟,据说猜中了,“二神”便发觉病人的双肩抖动,告诉萨满……[详细]
  赫哲族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佳木斯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代表性传承人:蒋丽萍吕一丁赫哲族剪纸属萨满教传统造型艺术范畴之一,注重民族精神层面的表现,具有宗教性、符号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等特质,反映出远古时代赫哲族先民文化历史渊源。剪纸内容包括天体、生物、生殖、灵魂崇拜,萨满诸神祗的象征,祈禳、治病、追魂法图,仪式图等5个部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