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

黄陵剪纸
  由于黄陵地处陕北与关中的交界处,所以黄陵剪纸不但保持了陕北艺术中粗犷、朴实的地方风格,又受关中地区的影响,具有秀丽、细腻、明快的艺术特色,即富有黄土高原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馨香,又体现了黄陵人民健康向上的情操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黄陵剪纸由于其技艺精湛、题材广泛,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剪纸爱好者和收藏者。德国友人白云台女士两次来黄陵,亲自到龙首镇上翟庄村杨喜仙老人家作客。当她亲眼看到杨喜仙的作品时,简直不敢相信是用纸剪的。那艳若霓霞的彩蠂掁翅欲飞,婀娜多姿的金鱼仿佛在水中游晃,千媚百态的牡丹喷……[详细]
回族剪纸
  回族剪纸起源于唐代,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回族剪纸作品看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回族人民的一些习俗和信仰,从而对回族人民加深了解,增进理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民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有思想的回族农村妇女用回族剪纸表现生活,创作了一批充满乡土气息、风格古朴厚重的回族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剪纸细腻的一面,但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是,它在表现内容上更侧重反映回族生活,喜欢用静物来表达……[详细]
长白山满族剪纸
  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遗存有丰富的满族原生态文化,长白山满族剪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长白山满族剪纸始于明代,后金皇太极时(1592-1643)女真人已开始自己土法造纸,用败萱楮絮、东山桦木等为原料,满族称这种纸为“豁山”,虽质地粗糙,却为满族剪纸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用皮革、鱼皮、桦树皮、树叶、麻布等乡土薄片材料剪刻图案,形成了独自的面貌。长白山满族剪纸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在萨满主持的多种祭祀时,产生了对祭祀服务的剪纸……[详细]
漳浦剪纸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 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礼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 漳浦剪纸自唐朝起……[详细]
唤马剪纸
  苍溪县唤马镇地处川北大巴山支脉九龙山南麓,嘉陵江支流宋江中段北岸,是“中国雪梨之乡”——苍溪县的腹心地带。它溯流而上,可达旺苍、汉中,顺江而上直抵阆中、南充,东依巴中楚地,西连剑门古道。全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3350户、13700多人。唤马镇碧波荡漾的绿水田间承载着历史渊源,连绵起伏的奇山秀峰蕴藏着民间才艺,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生态画图。这里历史悠久,三国蜀将张飞镇守阆中时,在此“驻马品酒赏艺”呼唤走失之马故名曰“唤马”。“唤马剪纸”是指发……[详细]
四川手工剪纸(涪城剪纸)
  剪纸艺术在我国四川分布不均而且稀少,特别在四川南方剪纸艺术弹指可数,又特别象黄英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最能代表中国川西风格、代表川西本土艺术特色的剪纸艺术可说是独一无二。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工具也很简单。在纸发明之前,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剪纸的,在有纸之前,用其它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只能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农村里面剪纸最为普及,最易上手,效果立见,纸材料成本又低廉,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最适合人们闲暇时制作,因此随处可见剪纸。熟练的民间艺术只打腹稿就能够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样,专业艺人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称……[详细]
细纹剪纸
  细纹剪纸又名细纹刻纸,流行于乐清。最初多应用于龙船灯或窗棂装饰,后妇女用它作绣花底图,绣成帽花、鞋花、肚花、肚兜花,故又称剪花。这种细纹刻纸,构图隽秀优美,刀法精妙人微。景细线纹阔度只有一毫米,1公分阔度薄纸能刻22刀,每刀间隔不到半毫米,细如发丝;且疏密有致,和谐美观。建国后,细纹刻纸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有创新,图案内容花鸟、人物兼备,其代表作细纹《军民鱼水情》、《课余》、《纺织姑娘》等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影响广泛。陈朝芬《八角双鱼》1956年获国际奖金,张侯光剪纸1987年全国剪纸大奖赛中获一……[详细]
洛宁剪纸
  剪纸普遍用于日常生活婚丧、育子、节庆、礼俗等使剪纸内容非常丰富。妇女作为剪纸主要创作者,从远古到现在代代相承,洛宁位于豫西山区,民风敦厚,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文化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仓颉造字,洛出书处等遗址,民间艺术灿烂夺目,尤其洛宁剪纸源远流长,其历史悠久。汉代造纸术问世以来,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剪纸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洛宁剪纸多来自民间,用于贴窗花,装饰顶棚,装饰灯笼,以及过去妇女做鞋做衣服绣花作为绣花底稿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详细]
烟台剪纸
  烟台是民间剪纸极为普遍的地区,剪纸样式品类丰富,勾绘染色剪纸、窗裙、对联剪纸等均表现出不同的情趣。烟台剪纸在整体风格上,表现出画面紧凑,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蓬莱、龙口、福山等地的剪纸,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而莱州、招远的剪纸则线条纤细,小巧玲珑。烟台何时有剪纸流传,方志少有记载。据《招远县志》、《莱阳县志》载,清代胶东各地的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从传世的元末明初到道教音乐剪纸,明代中期表现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以及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胶东一代民间流行,绝不……[详细]
浦城剪纸
  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代代传承,已成习俗,至今,全县19个乡(镇)、街道都有剪纸能手,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百余。每逢大年佳节、娶媳嫁女、生诞喜庆、乔迁新居、祠堂祭祀等都要置办酒宴,并请来“剪花婆”、“剪花嫂”剪就各种纸花,大者盈尺,小者方寸。用以布置新居、新房,装点各色菜肴、祭品等。此外,民间还用剪纸美化生活,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窗子上贴满各式窗花,一家一户就是一个小型的剪纸展览,一村一寨便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世界。浦城剪纸的特点,一是以字组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二是独幅纹样居多……[详细]
望城剪纸
  望城剪纸是长沙地区流传盛广的两种民间工艺,展现出长沙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长沙棕编是以棕叶编制而成的小工艺品。棕榈为常绿乔木,长沙县农村各地都有种植,民间艺人采集棕叶,编织成鸟、虫、虾、鹤、蛇、青蛙等各种昆虫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被誉为“江南一绝”。因其多为鲜叶编织,易枯变形,艺人研究改进,将鲜叶进行处理,编后染漆,经久不变,色彩鲜明,形态更为逼真,曾参加德国莱比锡世界博览会,获得好评。”望城剪纸的影响更为广泛,内容纯朴秀美、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基本上代表湘中一带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详细]
广灵剪纸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广灵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作品取材于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色彩绚丽,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纤巧里显纯朴,浑厚中透细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地人年节时把它贴在纸窗上,通过户外阳光的照射,更加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详细]
新干剪纸
  新干剪纸是农耕社会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据考证,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玉器文物纹饰,就是原始的新干剪纸雏形。自古以来,新干剪纸主要是平民百姓操办“红”、“白”喜事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既节俭又实用,为群众所喜爱。新干剪纸在民间发展,内容多为图案纹饰,婚嫁喜庆、年节及丧事等民风民俗,尤其擅长表现“红”、“白”风俗,如妇女的拦裙花,头盖花,新房门帘,小孩的帽子,口枷花,春节的彩帘、丧事的灵屋、寿鞋、鬼衣、鬼钱等,民间剪纸渗透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干剪纸的内容也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群众生……[详细]
北方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北方剪纸早年叫“窗花儿”,它汲取皮影、刺绣、木板画、图案装饰等艺术门类的营养,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港区以张俊荣、王佩华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巧手夺天功”运用“阳剪”、“阴剪”等技巧,作品构图繁茂丰满,线条细腻流畅,弯曲而不失真实,夸张而不离主题;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憧憬,对审美的激情,他们让平面的纸,展示了立体的美;作者怀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技法,创作了数百件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生活气息浓郁的……[详细]
四川手工剪纸(平武剪纸)
  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时代民间即有使用金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据考证,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平武的少数民族即“白马番”、“白草番”、“木瓜番”(今为白马-、平武羌族及平武虎牙藏族),在开始造纸之前,就以兽皮、麻布剪成类似剪纸的装饰品。平武剪纸多用于节庆、婚俗、祭祀等活动。谢成飞长期生活在藏族和羌族聚居区,深受羌族文化与白马藏族文化的影响,他通过近三十年的学习研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平武剪纸保持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谢成飞便成了平武剪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