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

  城赵镇(由原里村乡、城赵镇合并而成)位于祁县西部,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当地剪纸艺术十分兴盛,流布于汾河、昌源河流域的里村、修善、原东、丰固一带,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各种民间活动。城赵镇剪纸艺术基本分为两大系列,一是艺人留样图,用水喷湿,贴于木板上用灯烟(古用蜡烛,后用煤油灯)熏制而成;二是艺人用笔绘图,或心传盲剪。表现内容也颇为广泛,有生活情趣的,有道德礼仪的,有抑恶扬善的,有寓幸福吉祥的,有寄托美好希望的,真可谓深刻中反衬着直白,稚拙中反衬着成熟,夸张中反衬……[详细]
  北方民俗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刘延山刘柳北方民俗剪纸是原生态的剪纸形式,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原始母系社会祭祀。最初以制作被祭祀的神像为主,颜色深黑,面貌狰狞,造型诡异,线条繁复,构图对称,适于营造幽深灵异、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黑龙江早期的民俗剪纸多用鱼皮、树皮、兽皮和毡皮等为材料,后逐渐以纸为主料。主要制作技艺有剪、刻、刮、刺、撕、熏、烫、烧、套色等手法,类型作品有平面剪纸、纸编、半立体纸塑等。……[详细]
  方正剪纸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方正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倪秀梅(国)陈洪霞王媛方正剪纸是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区域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清朝中叶起源于黑龙江方正地区。其既有东北少数民族剪纸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是本地土著民族剪纸与外来剪纸相互融合的技艺,剪纸艺人自制、改制工具,创造发展有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和套色剪法等几种剪纸方法。内容强调本地人的生活风貌,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形式。方正剪纸艺人师出多门,师承关系少……[详细]
  义乌剪纸剪纸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镂空的艺术。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发挥着重要的民族历史记忆的功能。2009年,中国的剪纸已经被评为教科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义乌旧时的农村,有一些女性会剪枕头花、鞋子花,图案精致、手法细腻,流传甚广,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世代相袭而传承下来的。义乌剪纸艺术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对义乌文化与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开发了民间手工艺剪纸的专业生产企业、磁性剪纸、剪纸服饰、剪纸装裱等项目。2012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示活……[详细]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威海剪纸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粗犷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在这里,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都是美化生活的实用剪纸。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斗花、灯笼花,用于手绣或刺绣的枕头花、鞋花、鞋垫花、荷包花,以及儿童兜肚花、儿童虎头靴和虎头帽花等;花样内容则多以海洋动物如:龙、虾、鱼……[详细]
  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是一种艺术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详细]
  剪纸起源于战国时期,至北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到图案花样,镂刻金银箔粘贴、窗花、灯彩装饰、皮影人物、节日剪花等。艺人以刀代笔,通过画、剪、刻等技法,加上点染、着色等技巧,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在嘉兴各县(市、区)农村非常流行。海宁斜桥镇及嘉善魏塘镇、西塘镇的剪纸具有代表性。剪纸的工具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彩色纸(多为红色纸)就可以了。剪纸技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折叠剪纸法。就是将一张方纸折三四折,剪好图样,展开后,几个同样的图样重复出现围成一圈,并呈圆形,这种形式称为“团花”……[详细]
  北安嬷嬷人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北安市评剧团代表性传承人:郭昕北安嬷嬷人剪纸最早是满族萨满祭祀所使用的道具。用剪刀纯手工剪成,很少使用刻刀。大多数剪纸作品独一无二,只有少量作品因为是二方、四方连续图案,可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