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节日篇

  俗话说得好,“苗坡山上祭牛节,侗乡楼坪赛糯黑”,这是苗江河畔上的苗族同胞和侗族同胞的耳熟能详的话题。每逢四月八,只要你踏行苗江,走到三省坡下,不管是苗村还是侗寨,无论你-到哪,当感到困倦时,只要停下来歇歇脚,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农户,都会尝到又香又黑的糯米饭和陈酿已久的酸鱼酸菜,再加上两斤重阳酒,肯定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初七),他们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过节工作。清早,腊汉(后生仔)约上腊妹(心上人女朋友)一起上山去采黑糯米树叶;中老年人也有分工,男的上山割草,甚至要割那最富有营养的嫩草回家喂牛过佳节;中午,妇女们就在……[详细]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村,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苗寨都会举行传统的“烧鱼节”,众村民欢聚一堂,举行芦笙踩堂、烧鱼、野餐等活动。烧鱼节当日,当地村民从四面八方来聚会,一起观看芦笙踩堂等传统文化活动,烤田鲤、吃野餐,享受丰收喜悦。……[详细]
  渔灯节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蓬莱沿海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流传于辖区内十几个渔村。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在庙前搭台唱戏及锣鼓、秧歌、舞龙等亦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渔灯节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而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灯节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渔民特有的传统民俗节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辖区内有山后初家、芦洋、八角等十几个渔村。渔灯节是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三或十四午后,沿海渔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先到龙……[详细]
  1944年冬,日军第二次入侵宾阳,大约有一个连的人马驻在黎塘圩(街),经常派兵对公路两旁附近的大龙,德胜等10多个村庄实行三光政策。黎塘老街有个陈二九,他的侄儿陈右生胆识过人,是年十月初四日中午,陈右生在黎塘当铺前面街与日通迅兵搏斗,并抢取单车一架,骑车经南门直向司村方向驶去,后转双桥老圩投宿。这一抢单车案件,日本鬼子认定是司村人干的。下午5时,鬼子全赴武装,包围了司村,使全村男女老少向南拥挤而跑。司村有个叫玉树高,为了救全村人的姓命,他挺身而出,大步流星地闯进敌阵与鬼子论理(因语言不通,只能用文字代替),说明抢车人不是司村人干的,后鬼子查实单车轮迹直向双桥路走去后,司村才脱险。1945年农历……[详细]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农历风调雨顺、农业收的节日,是苗族地区最为普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水安太乡举行的芦笙节(又称为十三坡会)最为典型。其场面闹非凡,气氛炙热如火,充满着原始而古朴的狂欢情结。届时,随着十三声响亮的鸟枪声划破长空,十三位德高望重的“头”(领头人)举起十三碗糯米水酒,“呀一一呜”的欢呼声在满两三万人的场坪上此起彼伏。场内数千把大小芦笙即刻同时吹,刹那间笙歌响彻云霄、惊天动地,如惊涛骇浪,似排山倒,犹滚滚雷鸣。穿着百褶裙,戴着雪白的、叮当作响的银饰的“达配”(苗家姑娘),围绕着吹芦笙的“达亨”(苗家后生),跳起了欢乐优美的踩堂舞。“达亨”们使劲地吹,“达配”们尽情……[详细]
  上元沙洲节始于宋代,传说是天官赐福降生的日子,年复一年,世代相传。有历代流传颂扬沙洲的诗词歌赋两百余首,其中《思南府续志》所载“白鹭洲赋(并序)”、“白鹭洲赋”(以二水分白鹭洲为韵)为代表作,有神奇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五彩奇石观赏与收藏。思南上元沙洲节保留了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特别是以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思南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着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是研究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思南人民根深蒂固的精神纽带。思唐镇正月十五游鹭洲的习俗,从宋代前开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采,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身……[详细]
  大坪乡地慢村地处万山区最偏远的村寨,与江口、岑巩县某些乡村交界。“赶社”是地慢村的特色文化,以侗族苗族为主,每年一次。“赶社”这天的日子是不定期的,在立春的第五个戊日为“赶社节”,由老一辈的人推算而来。“赶社节”的清晨,村里会杀猪宰羊祭祀祖先,搞得热热闹闹。相传在古时候,有位年轻漂亮的妇女,每天为上山种地的丈夫送饭,因粮食不够吃,就打些野菜与粮食同煮。立春过后的一天,妇女上山送饭时,看见路边躺着一位青年男子,已奄奄一息快要死亡,该妇女蹲下身子,摸了摸青年男子的额头和鼻子,看到男子一息尚存,就到小溪边舀了一碗水喂男子,男子慢慢苏醒,妇女然后把送给丈夫的饭给那人吃了,救了那人一命。丈夫看到妻子还没……[详细]
  端阳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铺门、信都、仁义3个镇沿贺江两岸的村寨便开展龙舟竟赛活动。龙舟长10米,船身窄似梭形,在船头击鼓、船尾打锣,中插名色旗帜,两边划桨。划手40多人,由鼓手击鼓协调划桨节奏。沿岸各村的埠头渡口,均以榕树技扎青门,上贴横批对联,村内场上设东海龙王供位。三镇各村龙舟队于五月初一自铺门镇最南端的扶隆圩起游上溯,行至每一处村庄的埠头渡口,都要在江面上奋力划数圈,以示向村里的父老乡亲致敬,而岸边村庄民众则敲锣打鼓迎龙舟队员入村,设宴款待,筵席由村里的民众分设,有一户设两三席,较贫者则一户一席或几户共设一席的。筵席除肉类菜肴外,有两大碗酒和4碗糍粑。如此反复登岸,游完铺门、仁义、……[详细]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称为太上老君,后来老百姓称他“李老君”。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是李老君的生日。《中国神仙传》中说,李老君于庚辰午二月十五日卯时降生在楚地苦县厉乡曲仁里。又有民间故事说,李老君为了让世人有炭烧,将炭种一直撒到汾州、孝义境内,孝义地下才有了黑炭。因而,旧时的煤窑又都把李老君作为煤神来供奉,于是有了二月十五日的“煤神节”。孝义是产煤地区,在二月十五这天,煤窑和开办煤矿的地方都要给李老君庆寿,祈求这位煤神保佑煤窑一年生产平安。先举行祭祀,在窑口摆放八仙桌,点燃香烛、拜访贡品,然后进行文娱活动。一般是请唱木偶、皮影戏,当晚要演“打神戏”娱神,后……[详细]
  宾阳炮龙节是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一种非常热闹、隆重、全国少有的传统节日(即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十一晚举行舞龙活动)。炮龙节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了。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装裱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不等;龙长有30-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举舞之前,一般由组织单位发动捐献,筹备,张贴龙路(即向全城各单位各户发出邀请喜贴),敬请当日炮竹增光。是日,黄昏时分,无论是舞龙人,还是鸣炮者,无论是父老乡亲还是贵客嘉宾,他们从四面八方奔踊到各个开光点,兴奋地等待着开光一刻。举舞时,组织单位首先举行开光(开光可分多个点)仪式。开光时,啪啪啪,总指挥准时发出三发信号弹,震撼人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