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脆李是苍溪名优特色水果,种植脆李是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苍溪县有着“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高山壁立,峡谷幽深,生态环境良好,苍溪县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苍溪脆李果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40g,果粉厚,果皮紫红色,独具芳香,质地爽脆,地域特色明显的独特品质。历年来,苍溪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决定》等扶持鼓励特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苍溪脆李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详细] |
时值八月初,运山镇特色水果脆红李已成熟,吸引各地水果商贩前来收购。脆红李品种由贵州引入,苍溪县境内仅运山种植。据悉,该果果实玲珑圆润,单果重30~40克,最大单果重50克。果皮紫红色,果肉黄色或偶带片状红色。缝合线正,缝沟浅,果点黄色,较密,大小均匀。果粉厚,灰白色,肉质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7~13.27%,可溶性总糖10%,总酸0.56%,维C2.6毫克/100克,核小离核,富含维生素。有促进消化、清肝利水、降压、导泻、镇咳、美容养颜之功效。运山境内脆红李投产近1000亩,亩产800余……[详细] |
童子李主产于恩施市三岔乡。由于其“结果投产早,果大质优、丰产、稳产、适宜性强”等经济性状十分突出,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童子李果实似心脏,果面光洁,果粉薄、缝合线浅,果大,平均果重67克,果肉黄色,质地细脆多汁有香气,酸甜适度,核小,粘核,可食率高96.4%,含可溶性固形物10.2%、含糖7.44%、含酸0.93%、糖酸比8,因酸比11,果实商品性能良好,品质优良。童子李易栽培,好管理,在海拔1200米以下栽培为最宜。但其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配置授粉树。……[详细] |
清泉李护地域范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清泉镇、福洪镇、姚渡镇,共计3个乡镇、35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844~104°2931、北纬30°3933~30°5027。生产面积533公顷,年产量2万吨。……[详细] |
流布区域:《李太公分牛》在洪泽地区传播,尤以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为代表。历史沿革:《李太公分牛》因趣味性很浓,自明清传承至今,基本保持了原创内容。主要内容: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喂了十七头牛,有三个儿子,他生病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死后,老大分牛的二分之一,0分牛的三分之一,老三分牛的九分之一。”不久,老头死了,兄弟三人便按老爷临终前的话分牛。可是,无论怎样也分不好,无可奈何,他们只好请教李太公。李太公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向来公平,老幼都尊敬他。他知道三兄弟的来意后,便笑眯眯地牵出自己的一头牛说……[详细] |
李氏正骨疗法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七台河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李建华李庆贺李氏正骨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后发扬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此疗法适用于常见的四肢骨折,以手法整复为主,夹板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其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痛苦小,疗程短,费用低,避免了切开手术的诸多风险,对疑难错位骨折,如跟骨骨折,效果尤佳。……[详细] |
1300年前,四川彰明(今属江油市)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唐代天才诗人李白。李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以极具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创作了近千首色彩瑰丽、内容丰富,风格奇特的优秀诗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承和发展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进顶峰的杰出诗人。是中国民族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声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古人称李白“诗思敏捷,俊逸豪放,信手拈来,不拘常调,声闻于天”,使得他的诗歌……[详细] |
李大銮起义的故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万历二年李大銮组织客家棚民举行反明起义,清道先《宁州志》载:“大銮复走安乡,将以楚长沙为援”,此次客家棚民起义因人数多,时间长,而广泛影响着赣西北的广大地区。李大銮起义的故事在民间仍然流传着有关义军的壮烈凄美的传说。至今老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李大銮洗牛脚制服衙丁、李小妹以磨盘端茶吓退强徒、艾认轩公孙智解械斗、罗氏兄弟为救阿姐铲除恶霸、张志励千里救父、以及歌谣退敌、犁箭逞威、黄蜂设伏、盗银救友、义释捕头、游山猎豹、月夜寻仇、血染金鸡、水淹官军、龙椅葬母、溜……[详细] |
康县境内林密、竹茂、水丰,造纸原料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造纸传统,手工造纸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康县志》记载:1948年、县内共有造纸户6000多户,年造纸达25000多担。康县土纸生产在最鼎盛时期,从业者人均收入达4个银元。如今,康县北部的许多村庄还在传承着这项古老手艺。大堡镇李家山手工造纸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详细] |
全名羊肉李圪抓,是沁水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突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详细] |
三空李氏正骨起源于1678年(清朝康熙十七年),至今九代传承,主要以传统中医手法配合祖传接骨药,通过内治法和外治法来治疗骨病。以中医正骨手法对各类骨折及关节脱位进行保守治疗,加之祖传秘方治疗骨科疾病,效果显著。特别针对三踝骨折合并胫距关节脱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在现代医学范畴均需手术治疗,李氏传人“手摸心会,法从手出”,准确判断骨折情况,以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使断端功能复位,再以夹板加强外固定,然后以分期用药原则配合祖传接骨散、接骨丹、早期汤药等,具有接骨续筋、舒筋活血等……[详细] |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发源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蔡李佛拳于2007年相继被列为江门市第一批和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详细] |
李氏正骨术流传于山西长治、晋城一带,至今已传承六代150余年,其始祖李三义通过无数正骨实践,总结出“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阶段的治疗方案来处理一般性骨折,同时对外伤、肿、脓疮等病症,还大胆借助了“鹰爪”、“火石片”等工具来做切除手术,开创了李氏正骨的独特疗法。李三义之子李济民在正骨治疗的方法上开辟了“诱导正骨法”及“妥善固定,合理功能锻炼”的“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尤其是李济民独特的“无备复位法”,堪称一绝。李三义之孙李善修禀承祖辈中医手法正骨的特长,并把李氏正骨疗法总结为“摸、揣、提、按、分、……[详细] |
李家教拳(普宁新架)李家教拳属南拳的一种,始于清代中叶,流传于广东的梅州、潮汕一带,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李家教拳自成体系、结构完整,其套路编排合理紧凑、发劲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是一种能攻能守、稳扎稳打、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李家教拳(普宁新架)以套路形式传播,分为拳法及器械,其中套路有老架八套、新架五套共十三个套路。器械有刀、大耙(三叉)、板凳、棍等。现流传下来的老架有以手法命名之“吞吐”、“鹅剪”、“双山月”,以步法命名的有“驰步”、“接步”,以劲法命名的有“插挤”、“吊插”、“软打”共……[详细] |
唐海县李八廒村李氏家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八廒村李氏家谱内容包括历史图片、序言、凡例、大事记、辈分名称解析、家谱世系表、人物、族规家训、附录、后记等,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史书。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本族始祖李复初由山西山后陆洲迁徙丰润县李家沙坨(现属唐海县第八农场),至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李八廒李姓先祖李文举又从李家沙陀迁居李八廒村,历经明清两朝,清嘉庆年间李氏后人开始编修李氏家谱,光绪年间、民国初年陆续不断续修李氏家谱。唐海县李八廒村李氏家谱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