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马篇

伊吾马
  【主产区与分布】 哈密地区的伊吾马场。 【形成历史】 伊吾马是以哈萨克马为基础,导入部分伊犁马血液培育而成,即采用国内马种间互交而成。1955年由阿勒泰地区引入哈萨克马1200余匹,1957-1958年又从伊犁地区引入伊犁马600匹、哈萨克马约1500匹。开始时分别繁育,1962年后用伊犁马公马与哈萨克马母马杂交,或用哈萨克公马与伊犁母马杂交,所得后代含哈萨克马血液75.0%-87.5%,含伊犁马血液12.5%-25.0%,然后进行横交固定。伊吾马既保持了哈萨克马的适应性,又提高了体尺和工作性……[详细]
新丽江马
  【主产区与分布】 产于云南省的丽江地区丽江县,其邻县也有分布。 【形成历史】 当地居民素有养马习惯。从1944年起引进阿拉伯马对本地进行杂交改良,1953年以后又先后引进阿拉伯蒙古0、卡巴金、河曲马、伊犁马、小型阿尔登马进行不同形式的杂交组合。1956年以来,云南省农业局制定育种方针和选育指标。目前新丽江马已经经过杂交阶段和横交阶段,进入自群繁育。……[详细]
天山马鹿
  天山马鹿是我国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体格大,体质健壮优美,性情温和,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成活率高的特性。鹿茸生长期短,产茸量较高,茸形肥大茸质细嫩、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钙磷比低,平均产茸量12-17公斤,最高可达24公斤。天山在北坡均有分布,中心产区在伊犁河谷,存栏7200只。……[详细]
阿勒泰马鹿
  阿勒泰马鹿是大型野生马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年公鹿体重260-285 公斤,体高150-170厘米;成年母鹿体重200-240公斤,体高130-150厘米。平均鲜茸单产4.9公斤。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等县市,存栏2600只,年产鹿茸6吨。……[详细]
巴里坤马
  巴里坤马是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地方原始品种。体质粗糙结实,性情温顺,属于乘挽兼用型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132厘米,体长142厘米,体重340公斤。主要分布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存栏5800匹。……[详细]
柯尔克孜马
  柯尔克孜马是经过长期选育的地方获得优良品种。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和独特的品种特征,体质结实,生活在生态环境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草场,善于山路奔驰,群牧增重快、抓膘好。以乘为主,兼顾挽驮,具有力速兼备的特点。成年公马体高132厘米,体长143厘米,体重340公斤。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的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高山牧区,存栏2.7万匹。……[详细]
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是古老的乘挽兼用型地方马种,体格中等,体质结实,耐粗饲,适应大陆性干旱、寒冷气候。具有中驱短而粗壮,善驮、骑、乘的特性。公马平均体高138厘米,平均体长143厘米,体重380公斤。同时有良好的产肉、产乳能力,屠宰率可达49%,净肉重140公斤,马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母马日产乳量2.9公斤,泌乳期三个月,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和阿勒泰山西段,存栏40万匹。……[详细]
上巴河马家潭龙船会
  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在团风县上巴河镇的马家潭村,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让这一民俗活动不仅热闹有趣,更添一分神秘的遐想。巴水自大别山一路奔来,流经我县上巴河镇时,河床宽阔平坦。岸左有霸基山、晒谷石相阻,河水顿时回流旋转,涡旋成潭。这里,有一座村庄,由于全村姓马,所以这个村也因这潭而得名叫马家潭。根据马氏宗谱记载,马家潭村的村民,是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马家三兄弟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圣旨,从江西移居到这里。来时,他们携带了祖传的两副在原籍时从事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龙头”……[详细]
马拉爬犁
  东北冬天的雪是很多的,黑龙江一般10月(公立)就开始下雪,5月偶尔还有下雪的时候。在空旷的草原上和森林里,积雪有时有一米多厚,人在上面走不会陷进去,因为雪已经冻的异常坚硬,路上积雪也牢牢的粘在路面上,这时一种叫爬犁的交通工具就有大用处了,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拉动。所以跑起来肯定比马车要快。爬犁底部有两条铁或木头的滑板,用于接触雪面,前面是一匹马拉着。马的蹄子也要打铁掌,才能不在路面上打滑。……[详细]
修文马铃薯
  近年来,修文县充分利用地方土层疏松、无污染、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等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 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建立健全马铃薯晚疫病防控预测、预警、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体系,实现了马铃薯规模、效益“两”增长,成功建立了特色、专用马铃薯园区5万余亩,带动农户亩增收500—800元。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涉及农户5.5万户18.7万人,其中商品薯基地5万亩,马铃薯年产量达15万吨,产品以鲜销和加工为主,总产值达24000万元。……[详细]
秦铜车马仿制品
  秦铜车马仿制品是仿秦陵二号坑出土的稀世珍宝铜车马制作的仿制品。秦铜车马为彩绘铜车马,工艺精妙,造型准确,铜车彩绘富丽堂皇,驾马膘肥劲健,驾具齐全,金银饰件豪华壮观。驭手有跪有立,长儒束带,扁髻长冠,全身彩绘,反映了秦代艺术家及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是当代发现的艺术珍品。秦铜车马仿制品保持了原铜车马的艺术风格,人马神态栩栩如生,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铜车马仿制品的规格有与原铜车马大小规模相同的,有1∶2,1∶4规格的,还有1∶8规格的袖珍型仿制品,可供旅游者购买珍藏或赠送亲朋。……[详细]
沙峪村竹马
  沙峪村的“竹马”是以假马套在人身上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北京的“竹马”起源于清代宫廷,用于各种仪式或盛典的场合。流传于民间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自从“竹马”在沙峪村产生之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都要与其他花会节目一道上街表演。另外,旧时的竹马表演还用于祭祀。沙峪村的“竹马”在花会表演的过程中,始终以严谨著称。其第一代传人是邢怀,至今已经是第四代了。传统的“竹马”表演的内容是“萧太后打猎”,舞蹈共分八个角色。由于活动量大,舞蹈中的女角色历来由男子扮演。表……[详细]
马步灯
  金溪双塘镇翁塘周家建村于北宋。相传建村之后就玩马灯,原有多套不同内容的节目,但大多失传了,现存两套节目,一为“三国演义刘关张”,一为“忠勇报国杨家将”。周家马灯用竹篾扎成,分两节,一节为马头及前部,一节为后部及马尾,外面蒙上颜色布,演员站在两节中间,走马时,0顶动后面,马灯的尾部便摇动,十分生动。一般表演为四马,另要“打城门”三人,穿“兵”“勇”衣服的马童四人,“打花钵”四人,掌旗一人。乐队中有打击乐和吹奏乐。周家马步灯的打击乐节奏鲜明,情绪饱满昂扬,节奏时快时慢,绚丽多姿,极有地域特色。“忠勇……[详细]
紫云宝马铃薯
  “紫云宝”俗称乌洋芋,它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营养极其丰富,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乌薯具有色泽绚丽、薯形小巧、品味独特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宝山镇特色农产品之一。宝山紫云宝乌洋芋微量元素丰富,品质优良,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花青素含量高,养眼护眼。是最佳的特色食品,食味最好。……[详细]
马四果品
  马四果品又称马四果子,是通过运用传统宫廷工艺,以小麦粉、植物油、鸡蛋、白砂粮、蜂蜜、白芝麻、果脯、果仁等材料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具有周口地方特色的特色糕点。是河南周口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更是逢年过节首选赠送的佳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