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面篇

古蔺面
  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现在古蔺手……[详细]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太和县不大,但却以制作各种小吃而让人们熟知。   太和羊肉板面太和板面的由来,没有想去考证过。太和是小城,地处安徽的西北角,名不见经传。但是本地人颇多跑江湖者,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跑一圈之后,往往感叹——住在大连多伦多,消费在上海香港,吃——还得在太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没山没水,有何可吃?就有太和人笑你,那你是没吃过!板面,羊肉板面!   ……[详细]
双堆面鱼
    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在双堆这个地方,有些人也把“双堆面鱼”称做“懒汉汤”,这与一个故事有关系。当年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打响前夕,刘邓大军赴双堆,有一连长与部队失散,一日来到双堆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卧床休息的男主人告诉这位军人,自己生病多日,花光了家里的钱,粮食也吃光了,老婆一早就到几十里路外的娘家借粮去了。当得知是刘邓大军时,这位男主人在家中寻……[详细]
马井挂面
  马井挂面 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详细]
扇面笋斗
  扇面笋斗 主料:冬笋(春笋、红笋均可)750克,鲜猪肉瘦各50克,鱼茸50克。配料:红樱桃6粒。调料:鸡汁汤100克,麻油、盐、味精适量,淀粉少许。制作方法:1、笋剥壳洗净,放入锅中约煮10分钟捞出,取出1条另有用处,其余的切掉笋尖及根部。取长约5厘米左右的段,放在墩板上用平刀批,先批掉外皮,再批成薄片(要求薄片看上去似透明状)再将薄片切成7厘米宽共20片,用盐渍一渍。2、鲜肉剁成茸后加入鱼茸、盐、酒、味精,笋薄片撒上干淀粉,卷成漏斗状,把肉、鱼茸灌入笋斗中,面上抹平。3、取40厘米长腰盆一只,……[详细]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详细]
丝丝膳鱼面
  丝丝膳鱼面 营山“荣华馆”丝丝膳鱼面,为郑荣华独家首创,独家经营,制作精良,风味独特,营养上乘,现已家传三代。郑荣华民国年间以从事面食业为生。开头在瘟祖庙对门摆摊卖面离住地较远,后迁到十字拉陈家酒厂门前设摊经营。因本小利微,仅能养家糊口。为了扩大经营,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将30平米的住房略加整修,设立“荣华馆”经营膳鱼面、抄手、北方水饺等食品。生意虽有扩大,但仍不如人意。经过周密的思考,反复试验,终于闯出了新路,首家独创的丝丝膳鱼面,成功地同消费者见面了,凡是品尝过“荣华馆”清汤丝丝膳鱼……[详细]
绥阳空心面
  绥阳空心面纤细如发,却中间有孔,贯通上下,入锅久煮,不烂,绵软有劲。制作时用上等细面加上适量油、盐拌和后,揉成细条,两头穿小棍,使油盐充分渗透后,挂高架上,用双手慢慢下拉,拉到一定程度面条便形成空心,再让其自然下坠,晒干只取中间空间部分,即为空心面。制法全靠人工操作的技巧。绥阳空心面条,纤细、软绵而有劲,入锅久煮不烂,味美。因面条是空心的,所以叫做空心面。早在五百多年前元朝就远近闻名,并作为“贡品”,每年向皇室供奉,一直沿袭到清代。因此,又称为“贡面”。绥阳空心面条远销意大利、葡萄牙、挪威、英、……[详细]
福山抻面
  又称拉面、大拉面。既是面条的一个品种,又是面点制作的传统技术。其源待考。民传因山东福山抻面驰名,有起源福山拉面一说。 读作 chēn miàn 用手抻成的面条。简介操作技艺复杂,经和面、打条、拉抻而成面坯,细如龙须。沸水煮 抻面熟,浇海味三鲜卤、鱼片卤、大虾卤、鸡丝卤、蛤仁卤等。滑爽筋道,鲜香清口,独具风味。 抻面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少许盐和碱,因季节、气候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不同水量与水温。其制作原理是,经过面团的饧发和摔条、掺条等工序,使面分子结构由横内排列,变成为顺向排列,使面剂揉软,无筋……[详细]
海派面塑艺术
  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清代晚期从民间糕团装饰演变化而来。赵阔明,人称“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创始人,在吸取面塑前人技艺技术的基础上,赵阔明归纳、开创了面塑“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使面塑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相貌形态以及各种质地,其作品有4大特点:1.人物表情细腻传神,2.服饰飘逸、质感丰富,3.人物众多、场面宏大,4.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在他的努力和长期实践下,面塑这种民间小玩意儿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民间工艺品。代表作有《二进宫》、《关公夜读》、《民族大团结》、《友……[详细]
豆面
  豆面和林的豆面薄如纸,似银丝,光滑透亮,深受人们喜爱。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面视为优质白面。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用水和起来,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点儿的薄皮,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长的细条,长长的豆面便做成了。目睹这一高超的手工制品,谁都会食欲大增,交口称赞。每逢盛事,或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总要欢欢喜喜地让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油糕、豆面饭。吃油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详细]
傻柱子冷面
  傻柱子冷面在绥化最有名的冷面就是傻柱子冷面了。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成圆面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的传统,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冷面的魅力在何处?皆在它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汤汤水……[详细]
百善硬面大卷
  百善硬面大卷以形状美观看见舒心,麦香筋道吃起来掉渣,方圆百里闻名遐迩。过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尝硬面大卷以饱口福。 百善硬面大卷不同于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变形,像砖头块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长7厘米,宽3厘米,高 15厘米,一个足有四两多。其次是它的形状:上方为桥拱圆弧形,下边为四方形。仅这三个特点,非一般大卷能媲美也。 百善硬面大卷源于哪个年代,谁是创始人?据如今的耄耋老人说,从他们刚记事时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吃过硬面大卷,看到有人在集……[详细]
洛表磕面猪儿粑
  洛表磕面猪儿粑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的珙县洛表镇,有一种有名的小吃,叫磕面猪儿粑。相传僰人首领哈大王还有一个不为外人知晓的民间胞弟,名叫阿蛋,这阿蛋天资聪颖,读了不少书,生来厌恶王权争夺的腥风血雨、尔虞我诈,一心想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18岁时偷偷与一个叫猪儿的民间女子相恋,被父王发现后,责骂阿蛋不成器,并把他心爱的民间女子杀了。阿蛋万念俱灰,来到珙县洛表连台山寺出家为僧。怎因尘缘未尽,日夜思念心仪之人。一天夜里,阿蛋恍恍忽忽的看到猪儿来和他相会,并告诉他用糯米放在石碓窝里捣成粉,做成粑,用来祭……[详细]
油拌索面
  油拌索面外地的朋友来到莆仙作客,主人必定会用油拌索面来款待。主人的用意心思,做客人的可知道吗?莆仙方言把线面称为索面,取意为线面是由面粉和食盐后,由粗而细,反复拉制布成,成品就是细长的面粉索子。油拌索面(线面)名称虽简单,但这道小吃加上了很多配料,加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黄花菜、香菇、肉片、冬笋、芥蓝菜等。这些佐料装装点碗面,色泽鲜艳,美味可品口。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油拌索面便成为民间过年节、祝寿、待客的必备礼俗食品。在莆仙民间,大年初一早上,每人都要吃一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