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庙会篇

  北帝诞庙会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民间信仰、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其中以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北帝,又称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司水之神。佛山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腹地,为水泽之乡,因而在民间崇信的诸神中,北帝地位尤为显赫;加之宋代以来佛山“以鼓铸为业”,为防水患及火灾,佛山人自宋元丰年间始建供奉北帝的祖庙以保平安。明清以来,随着北帝崇拜的登峰造极,北帝逐渐人格化,成为主宰佛山侨寓和土著居民精神领域的“大父母”。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祖庙以其……[详细]
  武当山庙会是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地区。庙会每年共有两期,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第二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武当山庙会始于东汉末年,兴于宋而盛于明清,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朝山进香、做斋醮道场、举行民间艺术活动等。朝山进香有三种形式,一是香会进香,二是道教信徒苦行进香,三是进散香。武当道场主要是做小启朝和大启朝法事,小启朝需用一天时间,大启朝则需三天。庙会期间,民众可踏青登山、看灯览胜、观看武当武术擂台……[详细]
  华佗神医庙会又称华佗医圣庙会,以祭神灵,求祛病痛之方,求知事之知,求吉祥平安之术为主要内容。华佗庙位于曲沃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方城村,距今约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至今香火从未间断,清康熙中后期尤为繁盛,每逢庙会,上香求药者接踵而至,辐射四邻各县,远至河南周口。庙会以东大庙(华佗殿)为主会场,殿中设有华佗神像、香桌、香炉、灶台、签筒、签薄、签子等物,签簿分为内科、外科、问事三种,求方人在公值(管理庙会的负责人)的引导下,净面、焚香、跪拜、述情、许愿、抽签、求方,以达到自身愿望。签薄上记有上百种民间偏方……[详细]
  宝顶架香庙会流传于大足区,始于南宋,由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衍生而来,是一项佛事活动和民俗活动相交融的文化活动,距今已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宝顶架香庙会是大足石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别具一格的庙会,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高度结合而绽放的一朵奇葩,2014年11月11日,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足宝顶架香庙会与浙江普陀香会一样,也是顶礼观音菩萨、焚香祈福的一项活动,每年数十万人前来进香拜佛,场面宏大壮观,故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2006年,大足首次举办了以“香焚……[详细]
  马塘庙会于座落在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委的武帝庙举行,始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年的五月初十日开始祀奉活动,一连几天,开坛、巡游、演戏、买卖、饮食、娱乐、放花炮,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为马塘庙会是也。最隆重的则首推五月初十日的“菩萨巡游”(即关公巡城)。由马塘及附近的几十个村庄的村民参与,按一定的程式开坛、巡游,并每天每晚都有大戏演出。庙会以祈福、娱乐为主,以期给当地祓除不祥、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详细]
  东山祖庙座落于罗定市罗镜镇东部。东山祖庙始建于明朝中期,原名飞东殿,清朝乾隆年间改建,咸丰年间重修,名为祀玄帝殿,后经多次修建才定名为东山祖庙。在罗镜镇,东山祖庙会以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各地信众年年前来虔诚拜祭,430多年来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场面热闹壮观。东山祖庙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数百年来,人们对东山祖庙信仰纪念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使东山祖庙庙会成为罗镜镇至今仍然存续的反映传统、信仰、……[详细]
  2010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禾町天神爷庙会一年中的三次祭拜叫做“三次”福。年初举行的那次叫“许福”,年中举行的那次叫“暖福”,年尾举行的那次叫“还福”。每次祭拜都要在该村竹庭公祠门口,用10多张八仙桌摆成祭台,上面又搭成棚寮。然后,几十人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彩旗,打着“排子鼓”到田心宫子埔,榕树角和穿过县城到青龙背村的天后宫迎神。祭拜仪式当天晚上8时左右开始,人们在安放天神爷的竹庭公祠内的案桌上摆放着祭品,仪式由道士主持,在祠内请神后再到门口的祭台里当天拜请天神爷到座,祈求它保佑信民老少……[详细]
  2010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农庙庙会是东坑的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是普通民众始终保存以片断的变动或较为稳固的形式,继续存在至今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仪式的民俗活动。神农庙庙会一般以年为周期,每年有四次活动,首次农历正月(选日)为向神农圣帝“许福”活动,祈求先祖保佑炎黄子孙一年四季无灾无难,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第二次是四月纪念民族先祖诞辰。第三次是六月“暖福”活动,其意是复求先祖保平安。第四次是十二月份“酬福”庆典活动。据当时庙会活动,由历代县长主祭,先由海丰县县长,后由陆丰县……[详细]
  2010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聚云寺庙会是东坑、河田的民间节日,庙会活动是普通民众始终保存以片断的变动或较为稳定的形式,继续存在至今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礼仪方式的民俗活动。庙会以一周年为周期,每年以年初四—元月十八日在东坑河田按顺序安排为恭迎圣驾活动,为向公王老爷坛公先圣,“酬福、许福”。祈求一年四季之灾无难、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到一处都由信民备供茶、食、五斋、五果、板托、花灯、三牲等礼品拜祭、读表文、念祭文、奏乐、大锣鼓、乐队、金狮、戏曲、“搬八仙、千金送子”还有东坑粄……[详细]
  峡山庙会开始于明朝末年,原本只是香火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九月初九为峡山山会日,远近的香客汇集到峡山玉皇庙、娘娘庙前焚香还原,祈求平安。随着年代的变迁,各地商家开始在香火会当日趁机赶会销货,久而久之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集香火、贸易、旅游于一体的峡山山会。……[详细]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的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晋祠庙会同时也是晋、冀、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参与庙会的人数众多,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展示的总汇。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为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源于西周时期祭祀叔虞之母邑姜诞辰的仪式活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年间,晋祠周边村庄就开始了酬神演戏的迎神赛社活动。自明洪武二年给圣母加封号后,晋祠庙会开始纳入官方正统祭祀行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七月初二日祭祀圣母的传统盛典,……[详细]
  运城市盐湖区之北隈,鸣条岗之西端,有舜帝陵庙,每年二月二、九月十三要举行盛大庙会,用以缅怀圣祖之功德,其中二月二四圣(尧舜禹汤,现改汤为关王)出巡为传统庙会中最隆重的民俗活动。旧时,每年会期前十天,远近客商就在神道两旁搭建商棚,进行贸易往来的商客们来自陕、甘、宁、蒙、青等地。会期三天,初一晚上人们敲锣打鼓请四圣出宫看大戏,然后各村请回圣像,落驾行宫,群众烧香祭拜,神手轮流值班。初二早上神手为圣像除尘、整装,9点整圣像起驾,前面炮手、狮子、锣鼓开道,献贡有三牲、五谷、果品、食品、麻花、花馍等。圣驾……[详细]
  高都古镇位于泽州县东北部,境内遗存有建于金大定年间的东岳古庙,是古镇标志性建筑,现为省级保护单位。高都三月二十八庙会因东岳大帝(天齐仁圣帝君)诞辰而设,历史悠久,庙内现存嘉庆十六年(1811)《谓定各社该行花车事故碑记》载:“天齐仁圣大帝历有年所每岁三月二十八虔备油席鼓吹大戏,旗伞花车,故事恭祝圣诞,绕村行会,相沿已久……”。高都庙会会期五天,从三月二十八到四月初一,各项活动由五社街及地方绅士全面负责。三月二十七为“公(供)展日”,当天由各社社首、绅士聚首东庙,安排大会活动事宜,敬摆献供,祈祭风……[详细]
  泰山东岳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长期流行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东岳庙。它源于民间的泰山崇拜意识及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信仰,汉代初步形成,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渐趋鼎盛。自宋代开始,将东岳大帝降诞之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定为祭祀日,由此形成东岳庙庙会的固定会期。新中国成立后,泰山庙会一度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会所取代。“文革”期间,连物资交流会也被取消。1986年,在岱岳观旧址一带恢复了泰山庙会,会期是公历5月6日至12日,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以物资交易、文化娱……[详细]
  陕西省华阴市有西岳庙,是祭祀西岳华山之庙,每年农历三月有庙会。据有关文献记载,西岳庙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原建于华岳镇东黄神谷,那时称“集灵宫”。魏文帝统治时期,迁于华岳镇官道北,即现在的地方。北周、唐、宋、明、清都有过大规模的修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这次修葺历经三年,始告结束。西岳庙的建筑极为宏伟。山门曰灏灵门,为高大的砖石城垣建筑,形制与北京天安门及端门颇为相像。其后为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灏灵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前有月台,乃西岳庙之正殿。殿内悬挂有康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