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子推的节日,五河清明庙会则是以祭祀城隍、民间扫墓、祭祖、歌舞、民俗活动、商贸活动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人们向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传承和发展了淮河文化,推动了当地民歌及各种淮河地域特色文化活动的繁荣,拓展了淮河流域佛教、道教文化及其它民间技艺的生存空间……[详细] |
![]() | 名闻遐迩的杨桥老街始建于宋代,兴于元明,鼎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清时,大批商贾云集于此,筑园建第,至今仍有500余间明清建筑、1000多米石岸保存完好。当年,一座“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衢”的南杨桥,桥上行人熙攘,桥下舟楫相连。繁荣的商贸业、便利的交通、富庶的物质条件,使杨桥庙会应运而生。庙会,是我国地方乡土民俗的一种特殊形式。庙会,亦称庙市,是民间的集市形式之一。一般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庙会包含两大因素:一是配有集市商贸活动。各地举行庙会期间,市肆林立,游人如织,一派节日景……[详细] |
![]() | 一年一度的纪山庙会,自诞生以来,每年都热闹非凡。这个在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之日举办的传统佛教祈福盛会,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和时代的风尚,成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3月19日清晨,当记者来到沙洋县纪山镇纪山寺时,庙会早已拉开了序幕。进入寺内,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在香雾缭绕中显得气象非凡。盛大的佛事活动是纪山庙会的一大看点,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人都慕名前来寺内敬香拜佛,祈福平安。放眼望去,寺内寺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把纪山寺围得严严实实。佛事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人们可以聆听僧侣讲解佛经……[详细] |
![]() |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举办的琅琊山庙会是皖东地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传统习俗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庙会逐渐衍生和充实了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成为人们游山赏景、商贾贸易、信息交流和共歌齐舞的盛会。农历正月初九,宗教传说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祭日,远近道士相聚,定期举办道教祭坛活动。道教在琅琊山活动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就有道士隐居山中,相继建成玉皇殿、玄帝行宫、三皇古殿、元君殿和二天门、三天门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每年都要派太子、大臣回凤阳老家祭拜皇陵,滁州是必经的重……[详细] |
![]() | 唐朝开元七年(719年),朝鲜新罗国圣德王金兴光之长子金守忠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芜湖广济寺里研读过经书、弘扬过佛法,继而于贞元十年(794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亦即其出生之日圆寂于九华山,遂被其弟子尊称为地藏菩萨化身——即“金地藏”,所以,芜湖广济寺在此后的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都要举办“金地藏生日庙会”,庙会吸引了来自芜湖及周边的巢湖、铜陵、马鞍山、宣城等地,乃至江浙一带的香客到此进香、守夜,叩拜唐代皇帝敕颁的“九龙背纽金印”……又因为芜……[详细] |
![]() | 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圩,是两广百姓交换农副产品的小集市,也是茂名颇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它处在粤桂交界处,四周由狮子岭和铜鼓岭及连绵起伏的丘陵环抱着,整个甲隆地区酷似“笼子”,是金银财宝的聚宝盆。因此,历代称该地区为“甲隆”。每当闰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以及每年正月十八日白天和晚上,都举行大型文化庙会。群众像过节似的燃放爆竹、烟花,焚香烧纸,摆上上等的贡品,在佛像面前作揖祭拜。尤其是在晚上进行的“游神”更是热闹非凡。小孩子高兴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杆杆彩色幡旗,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在甲隆所有的乡村,由三支……[详细] |
![]() | 北山庙会是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山举办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活动文化空间。北山坐落在吉林市区的西北面,是著名的城区森林公园。清康熙年间,山顶始建关帝庙。其后建有药王庙(原名三皇庙)、玉皇阁等,形成庙宇群,遂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自清代起,以庙宇为中心形成各种固定节期的民俗- ,传承至今。每年农历四月以后,庙会接连不断,有四月初八佛诞节、四月十八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五月十三关帝庙会,其中以药王庙会最为隆重。庙会期间,善男信女虔诚礼拜,摊贩叫卖,民俗表演热闹非凡。融儒、释、道多……[详细] |
![]() | 绍兴舜王庙会(以下简称舜王庙会)是缘于会稽山区的人们对舜王特别的信仰和崇拜,而逐渐形成的农历九月廿七为舜王庆生的民间活动。它集山区人民民俗风物、山区民间文艺和古代山区传统市集为一体,在会稽山区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嵊州谷来镇的舜王庙会是绍兴舜王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嵊州市谷来镇舜王庙会是民间自发组织,主要由当地百姓参加的一次纯草根、纯民间的祭舜大典,至今举行了3届。每年农历九月廿四日这一天,吴山庙都有庙会,一般持续五天,从九月廿四日开始到九月廿八日结束。主要内容有祭舜大典、舜帝巡游、社戏包括擂鼓、鸣……[详细] |
![]() | 真君殿庙会,是因真君殿(又名石真人庙)的建立而形成。真君殿建于宋末,位于沃洲山之阳,前临沃洲湖,为纪念抗金名将宗泽而建,殿内塑有抗金名将宗泽像。庙分大殿、中殿、夫人殿、观音殿、千佛殿、财神殿等,共有殿堂五十余间;另设山门、戏台、仪门、小山门、念佛堂、地庄寺及放生池等;山门外有约200平方米的广场。清光绪三十年(1904)真君殿捐资重建,耗资三万余金,历四年竣工,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近几年来在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协助下,真君殿内的戏台、中殿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意外,又建成六十甲子殿……[详细] |
![]() | 相传,明宣德年间,五龙庙所在的村落是一个渔村,村民以渔业为生,因此信奉以龙滋民、以龙造福的说法。当时,村里的一个潭中被发现有五条龙在嬉水,当地村民为防五条龙逃走,而建造五龙庙镇龙,并把这个潭叫做五龙潭。自建庙起,民间约定俗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举行传统庙会,届时四面八方善男信女纷纷云集于此,念经、祈祷、烧香、点烛,进行民间祭祀,组织大型迎神活动,以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和家人平安。庙会期间,村民还请来各路戏班表演助兴,热闹非凡。此庙会活动绵延数百年,直至新中国解放。五龙庙位于崧厦镇镇北前庄村(……[详细] |
![]() | 南谯区腰铺镇二郞庙会历史悠久,传说自唐宋时期就有这项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二郎庙会在清末为鼎盛时期,会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至初四,尤以初四这天为最盛,四方群众赶赴腰铺,进香结缘,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据《滁州宗教志》记,民国八年,滁州五戒居士朱皓明在二郎山捐资重修扩建二郎庙,取名祈福寺。20世纪30年代,祈福寺住持常圆精通医道,给附近乡民治好许多疑难杂症,名声外传,许多人到祈福寺进香,常圆为方便民众免走山路进香祈福,在腰铺集镇修建两座庵,称为南头庵、北头庵,有居士住庵,人们到腰铺集镇……[详细] |
![]() | 绍兴舜王庙会是缘于会稽山区的人们对舜王特别的信仰和崇拜,而逐渐形成的农历九月廿七为舜王庆生的民间活动。它集山区人民民俗风物、山区民间文艺和古代山区传统市集为一体,在会稽山区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会稽山区至今遗留下三座舜王庙,数王坛舜王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它位于绍兴城东南王坛镇两溪村舜王山之颠,始建年代已难于考定。今庙为清代咸丰年间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有庙内碑刻为证。绍兴王坛原名“黄坛”,是传说中舜巡狩会稽山之际,筑坛祭天的遗址。每年九月廿七日王坛舜王庙都有庙会,一般持续三天,从九月……[详细] |
![]() | 宁乡自古庙宇林立,香火鼎盛,大小庙会多不胜数,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成为民间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后,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庙会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如农历的3月19日,5月14日,6月19日,9月19日等日期是宁乡凤凰山传统的庙会日期。庙会期间,信徒云集,祭祀隆重,商品交易活跃,地方节目丰富,一派繁华景象。……[详细] |
![]() | 汉阳归元庙会是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定期举办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85)。清代中叶汉阳庙会已颇具名气,每年春节前后众多香客进香祈福,游客如织,以正月初九为最盛,新春祈福仪式与民俗活动结合是该庙会的特色。汉阳归元庙会是当地民俗生活的缩影,它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详细] |
![]() | 广州黄大仙祠庙会,在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和春节初一至初七期间举行。在清末民初时期,黄大仙祠正门外搭戏台,一连演出粤剧3-7天,通宵演出,每晚有数千人观看,此外还有醒狮表演、腰鼓队表演、杂技表演。另外,还有民间工艺摆卖、黄大仙祠派米、送药等活动。庙会十分热闹,每天吸引上万人参加,连香港、澳门等地善信也赶来,成为传统习俗。重修后的广州黄大仙祠,仍然每年举行庙会活动,有数万人参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