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苗族篇

苗族马尾绣
  苗族马尾绣不同于石雕和砂锅的苗族马尾绣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类别,它往往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等多种刺绣工艺,陪衬和凸显出其特色。马尾绣的艺术特色也是独到的,它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剪纸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中间部位再用多根彩色丝线编制的扁线填绣。这样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对客观物象进行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抽象概括、夸张变化、错位组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与客观物象已有明显的差异。……[详细]
苗族姊妹饭
  每逢农历三月十五,苗寨里都准备好五颜六色的姊妹饭,欢天喜地地过姊妹饭节。姊妹饭是用糯米做成的,用不同的糯米再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成了五颜六色的姊妹饭了。在这一天,如果有外寨的后生们来作客,会得到姑娘们的热情招待。临别时,小伙子向姑娘讨姊妹饭,姑娘便用蓝子或新帕子盛满姊妹饭送给小伙子,饭中往往藏入了姑娘心中的暗示标志——“谜子”:如果藏的是松针叶,即是示意后生要用绣花针和丝线酬谢姑娘;如果藏的是一对筷子或红花瓣,那就叫小伙子快点张罗把自己娶过门了;如果饭里藏的是辣椒或大蒜,告诉小伙子彼此不合缘,请不必……[详细]
苗族斗牛会
  “斗牛”俗称放牛打架。开阳平寨苗族“斗牛”分别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举行。斗牛日,开阳、贵定、龙里、福泉四县各族儿女披金戴银,盛装前往观战。数百名牛主牵着尽可慓悍的牯牛分待四周。待对阵双方牛主牵着斗牛绕场一周“踩场”过后,斗牛即由主持人宣布开始。刹时,人群欢声雷动,唢呐喧嚣,鼓乐齐鸣。激战中,难解难分者有之,打翻在地者有之,仓皇败逃者有之。斗牛结束,人科纷纷给胜者披红挂彩,并向其主人敬酒祝贺。很多苗家山寨都有一个盛大的斗牛节日,它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斗牛会场一般设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详细]
马楠苗族芦笙舞
  昭通市永善县马楠乡自然环境优美,共有苗族423户,1533人。每逢节日和喜庆活动时,他们都要聚在一起吹起芦笙,跳芦笙舞。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起源于祭祀活动。现在保存的芦笙舞可分为6类:再现古代战争和迁徙的芦笙舞、模仿动物的芦笙舞、反映古代狩猎活动的芦笙舞、祭祀怀念祖先的芦笙舞、节庆喜事时节欢乐的即兴舞、特技表演芦笙舞。苗族芦笙舞产生于农耕劳动和生产生活,芦笙舞的内容可分为:表现祖先刀耕火种场景和狩猎生活的生产劳动舞,生活情景舞,模拟动物舞,表现丰收和获取猎物后狂欢喜悦心情的情绪舞,以及祭祀礼仪舞……[详细]
隆林苗族服饰
  根据民族专家认定:隆林的苗族有六个支系:即偏苗,白苗,红头苗,青水苗,花苗,素苗等。每个支系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苗族六个分支的女装差异较大,款式繁多,各有特色。相同之处:苗族衣料昔日都以麻织土布为主,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围腰,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和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从苗族绚丽多彩的服饰上充分显示了苗族同胞的聪明才智,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如:纯麻手工蜡染、绣片、服饰和金银首饰工艺品等等。现将隆林苗族……[详细]
  板凳舞,是流传于安龙县洒雨、龙山、海子、戈塘等乡镇黑苗(苗族的一支)的民间舞蹈。只要哪家生第一胎小孩办满月酒时,第二天外婆家(外寨人)要回家时,总要和主人家(寨内人)对跳一场精彩的板凳舞。对跳的双方要是异性、已婚的同辈,人数两对以上,越多越好。且在对跳时用臀部互撞、踩脚等,非常欢快热烈。这种在满月酒中对跳的传统板凳舞,只有在科香苗寨才能见到。科香,高山上古朴的苗寨。地处东经105度03分04秒,北纬25度04分48秒。属洒雨镇,在本镇东南面,与戈塘镇科发村相接壤,海拔1434米,一年四季分明,属……[详细]
  位于中国东西结合部的武陵片区,是一块民间艺术的沃土,这里是块较闭塞的地方,但这里的歌声却那么优美,土家族苗族民歌以其悲壮豪迈,慷慨低回,自由洒脱的旋律,越过几千年历史,成为渝东南的骄傲。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详细]
  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伟江等乡镇的苗寨里,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曲艺“排话”。它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唱词一般为七字句,短句只有三个字,长句约有十个字左右。唱词讲究合辙押韵,悦耳动听。艺人用苗语演唱,以唱为主,结合情节适当插入一些韵白,显得灵活自如。所以,它既擅长抒情,又可以叙事。“排话”的演出场所不拘,在树下、禾坪上、火塘边都可演出。众人坐在一起,可以由一人或二、三人轮流演唱。一直演唱到尽兴,才欢快地散去。苗族“排话”流行很久了。究意起源于什么时期,其形成的过程怎样,还有……[详细]
  精彩的苗族斗牛  斗牛是贵定县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活动,每年都要举行。金秋十月,云雾周边县市、镇镇的苗族群众都要举行庆丰收斗牛活动。这是力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是争霸的较量。……[详细]
  谈情说爱的苗族“坐花场”  “坐花场”是贵定县云雾山区的苗族世代相传的习俗。花场分为青年花场和中老年花场。中老年花场是已生育子女的青年妇女和中老年妇女的花场,一般主要是在花场里缝制衣服、背牌等,从正月初一坐到十五左右。青年花场是未婚女青年挑花制背牌的场地,亦是青年小伙子与姑娘选择终身伴侣的一种场所,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坐到月底。在“坐花场”期间,每天姑娘们都穿着盛装,带着小凳子、糯米耙、绣花针线等来到花场,围着火塘,一边挑花刺绣,一边摆谈说笑,等待男青年来“玩花场”。……[详细]
  联络情感的苗族“跳月”  苗族“跳月”有悠久的历史,是花苗较大型节日文娱活动,花苗跳月是由4个男青年(过去也有老年和中年的)或两个男青年在前吹芦笙起舞,姑娘们则跟在背后踏着芦笙节奏跳舞,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可以中途参加,也可以中途退出,芦笙吹得越好,舞跳得越好,后面跟着跳舞的姑娘就越多。在“跳月”过程中,小伙子一边吹一边跳,不时把目光投在靓丽的姑娘身上,或舞姿示意,或暗送秋波,挑选心爱的女郎。“跳月”场上相互有所暗示,互有爱慕之心的青年男女,一散场后,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这里一堆,那里一伙,屈……[详细]
  湘西苗区在明清之际有“苗疆”之称。当地山河雄奇壮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使之成为苗族传统文化赖以滋生繁衍的一片沃土,但因交通的闭塞而阻隔了外来文化的碰撞、侵蚀或同化,使苗族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湘西苗族椎牛祭便是其中最为古老、最为奇异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形态之一。2006年,苗族椎牛祭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湘西苗族椎牛,是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其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苗族的祖先,此外还有众多的鬼神,如雷神、日月山川神及花妖木魅、物怪精变等。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避祸,主要……[详细]
  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老话,苗语直呼就是“古根”。叙述了苗族人民开天辟地、射日射月、长途迁徙的过程,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诗。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历法的发明、武器的创造、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氏族的形成、氏族战争和古代苗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习俗等等。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老话”一直是苗族中集智者、史者、文化人为一身的法师历代口授秘传和再创造传承,从不示与外人所知。选得吉日,择得良辰。舅辈驾到,亲朋光临。主人高高兴兴,宾客欢欢喜喜。高兴要叙祖先历史,欢喜要摆0业绩;要唱……[详细]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场上,汇集了附近苗寨的人们,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花山场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踩花山场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着华丽的姑娘们。她们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赞美那些精工细作的银首饰和刺绣作品,这是她们互相媲美和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最好的机会。她们给踩花山场染上了鲜艳的色彩。踩花山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组织的斗牛、斗画眉、吹芦笙、爬花杆等吸引着人们。爬花杆是苗族人特有的娱乐活动,在花山场上高……[详细]
  一杯牛角酒、万户芦笙歌。走进武定县长岭岗苗族村,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为你端上甘醇的牛角酒、跳起优美的芦笙舞,粗犷奔放的舞姿,变化多端的演技,干净利落的步伐,激烈快速的旋转及出色的脚下功夫让你看得如醉如痴。长岭岗苗族芦笙舞不但舞姿优美,而且对挖掘、整理、研究“花苗”支系民族的繁衍、迁徙、征战、历史有重大意义,2014年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艺术性、观赏性较高,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浓郁,反映了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艺术,它是研究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