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苗族篇

  施秉县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镇4乡60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的民族有汉、苗、侗等17个少数民族和1个待识别民族,总人口约15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2.2%,施秉县境内流传的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的精品,苗语称为《霞确》。“霞”苗语即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主要流传于该县境内的杨柳塘、双井、城关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目前保持得比较完整的要数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苗寨。施秉苗族《古歌》主要是苗族男青年在大年腊月投宿……[详细]
  扫寨是雷山县苗族人民的一种集体防火保寨的民间习俗活动。分布在雷山县的丹江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乡和方祥乡这九个乡镇之中,遍及县城的1208平方公里之内。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邻台江、剑河、榕江三县,南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北靠凯里市。苗岭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苗岭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8千米,雷山县因此得名。一千多年前,苗族的祖先们经过千辛万苦,从中原迁徙到了雷公山周围,在平坦的地方开辟了片片田坝,在山梁山坡开建了层层梯田。为了多留平坦……[详细]
  龙里县摆省乡位于龙里县城南面,距县城68公里,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组,61个自然村寨,全乡共2400余户,11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4.2%。果里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行政村寨7个村民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7%,全村总人口1100人,果乐苗族《古歌》是以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为中心的苗族歌谣文化,流传分布在摆省乡果里村、草原乡草原村、龙山镇水桥村、水场乡场坝村等。龙里果乐苗族《古歌》起源于远古时代并流传至今。史书《三海经》记载远古时代,……[详细]
  “阿江”是苗语称呼,汉语称“口弦或口弹琴”,是流传在贵州普定县补郎、猫洞、猴场、坪上四个民族乡苗族人民特有的乐器。普定县位于安顺市西部,与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和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等县接壤,有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民风纯朴,民族风情浓郁,苗族人口近3万人。在“蚩尤”时代,苗族祖先从黄河一带迁徙到南方,迁徙中与自然环境、部落之间抗争,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苗族祖先在战争中发明了用乐器传递信息,“阿江”就是其中。苗族“阿江”(口弦、口弹琴)是苗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伴随着铜器的产生而产生,发展于……[详细]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苗族村寨的一种苗族原生态民歌。在台江县的方召乡、南宫乡、革一乡境内和剑河县久仰乡一带苗族聚居地。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苗族人口占总人口98%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县,素有“苗疆腹地之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江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苗族传统文化。方召乡位于台江县城东南面,距台江县城十多公里,是山地地貌向嘎斯特地貌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社区,这是苗族“多声部情歌”得以保存的外部条件。剑河县位于贵州省黔……[详细]
  苗族“游方歌”是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村寨男女青年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形式,贵州苗族多聚族而居,同寨同姓,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严禁在寨内求偶。因此居住在施秉县及黄平、镇远、凯里等地苗族村寨的未婚男青年每年农历的十月和来年的二月节日或农闲时,都要三五成群的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唱歌、寻偶,也就是俗称的“游方”,苗语的游即串,方即通婚的寨子。苗语称“霞哟”,“霞”为歌,“哟”即“玩”、“邀”、“摇”之意,译为“游方歌”、“情歌”或“马郎歌”等等。游方活动地点多在专为青年男女交际而设……[详细]
  芦笙舞是苗、侗、水、仡佬等民族常跳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其种类繁多,动作千姿百态。而苗族芦笙舞则主要分布于榕江县的八开、乐里、平永、塔石、兴华等乡镇的苗、侗、水等民族聚居地区,尤以滚仲苗族所跳的芦笙舞最为独特。榕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珠江、长江流域,总面积3315.8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6.57℅,主要分布于古州、三江、平江、朗洞、计划、兴华、八开和两汪等乡镇。滚仲是平江乡的一个苗族自然村寨,座落在狮子山的山背上……[详细]
  凯里苗族芦笙乐舞主要分布在凯里市的鸭塘镇、城关区,丹寨县的南皋乡、兴仁镇,麻江县的下司镇,宣威乡,凯里经济开发区的白武、翁义等村寨。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清水江上游,苗岭东北麓。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7.2%。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河流属长江流域源江小系,有知名中等河流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等。舟溪镇位于凯里市境南部。距凯里城区17公里。鸭兴公路东侧,里禾河、清水河汇合于村旁,昔日可行舟,得名舟溪,称享卯,意为卯场天。舟溪苗族自称为“嘎闹”,是苗族着“舟……[详细]
  苗族长鼓舞,是生活在贵定云雾山中苗族(海葩)同胞欢庆丰收,庆贺太平的艺术表现。主要分布在贵定西南面的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猴场堡乡和都六乡。贵定县境内多民族杂居,苗族是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支系较多。其中的海葩苗,他们一般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和深山峡谷,村寨有水,水资源丰富,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海葩苗为苗族一支系,据传说此支系来自大海,服饰配以海贝而得族名。以歌记事,吹笙击鼓的长鼓舞是此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唐代刘昀《岭南录异》记载:“苗蛮王……[详细]
  苗族“猴鼓舞”主要流传于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南郊18公里,花溪镇以东10公里,隶属于贵阳市花溪区,东抵龙里县水场乡,南接花溪区黔陶乡和青岩镇,西邻花溪区花溪乡和小河区小河镇,北至南明区云关乡和花溪区小碧乡。总面积68.29平方公里,耕地13875亩,林地3.5万亩。人口20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现辖九个行政村、六十个村民组和两个居民委员会。孟关乡地处黔桂交通要道,自古为东进、南下的重要通道。早在明朝初年就已在现乡境内建有四个屯堡。花孟公路(花溪到孟……[详细]
  苗族板凳舞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凯里市及周边地区。该市位于贵州省的东部,黔东南的西部,清水江上游,苗岭东北麓,是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306平方公里,所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约45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63%,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4%,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凯里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带,横跨黔中山原和黔东中低山丘陵两个地貌区,最高海拔1447米,最低海拔329米,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7%,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苗族……[详细]
  镇远金堡爱河踩鼓舞主要流传在镇远南部金堡苗族乡。全乡面积179公里。该乡属苗族群众聚居之地,共有10个村,160个村民组。踩鼓舞以爱河村为中心,幅射周边村组。另外县城西南8公里的涌溪乡也有踩鼓舞流布。鼓为苗族先氏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礼器,又是娱人活动中的象征物。苗族立鼓为社和祭鼓活动,在史籍和苗族古歌中均有记载和传唱。1959年,金堡爱河踩鼓舞田茂银等代表黔东南民兵,在贵阳参加全省首届民兵会演获一等奖;1964年10月金堡爱河踩鼓舞选人贵州文艺队,爱河队5个苗家姑娘田茂银、田茂英、田秀兰、潘盛饧参……[详细]
  苗族烧灵舞是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民间舞蹈,是一种独特的祭祀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兴仁县东北部北盘江流域沿岸的大山乡、下山镇、回龙镇及南部的李关乡。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生活在兴仁县的人民就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兴仁县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44.7万人。境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仡佬族等16种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左右,他们不仅民俗、民风淳朴,而且心灵手巧、能歌善舞。苗族烧灵舞据传说是苗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迁徙,传于黑羊大箐(泛指贵州)沿袭至今……[详细]
  “哦莫支呃”,汉译为“夜乐舞”。它是黔南州罗甸县栗木乡拉来寨苗族(寿苗支系)人民在丧葬和过年的夜晚所表演的一种集体舞蹈。罗甸县地处贵州南部边地,在30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在南亚热带气候下的茂林修竹深处,居住着21个少数民族。拉来寨,苗名“哈拉”、“哈拉若诺”意即“水井”。座落在罗甸县北部地区,现属于栗木乡新场村,东南部为半石土山,西南部为大岩山。距省城贵阳134公里,距县城30公里,拉来寨群峰壁立,宛若石林、错落有致、风光绮丽。“哦莫支呃”的表演一般在丧葬祭祀仪式和过年的夜晚二种情况下进……[详细]
  “贾”是苗语的音译词,在丹寨苗语中有“讲、说、评、论”等含义。“贾”,学术界多意译为“理词”,而最准确的意译应该为“贾理”。“贾”既是对这类亦诗亦歌体口头作品样式总的专称,也是对这种样式的单个作品的通称,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篇章组成,总篇幅超过1万行。苗族口述历史文学经典《贾理》广泛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15个县和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南州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