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

地术拳
  南少林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南平、闽东、香港、南洋等地区。相传清代南少林寺对面的白莲庵中尼姑“四月大师”开创此拳,至今已传五代。地术拳是模仿狗的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凶猛,善于翻、滚、扑、摔、剪、奔、窜、跳、钻、挂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其上、中、下三盘融会贯通了快速迅猛的南拳手法及灵活多变的北拳腿法,尤以下盘为绝,倒地后充分发挥地上自护能力和技击捆绑动作。全拳以南少林拳为主体,发挥北少林拳的优点,并充分模仿狗格斗时的凶猛、灵活,从而形成南北技术风格兼具……[详细]
五祖拳
  泉州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甚至更早。泉州南少林武术拳系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据现存古谱记载,五祖拳包括五种拳法:“一达摩,二太祖,三罗汉,四行者,五白鹤”,有套路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小套洗练仅十数步,大套繁复至百五六十技手。五祖拳精密而重实际,外形简单易学实用,少花招,各拳有各自风格和独到之处。……[详细]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相传是北宋末年由道士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所创。张三丰(辽宁义州人)生于南宋,卒于明朝初年。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传入河北刘德宽,后传赵鑫洲,赵又传万籁声。万籁声定居福州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便广泛流传于福州、闽南泉州、闽北南平、闽东、香港、南洋等地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原式太极拳”,就在于它古老原本、朴实无华,某些动作甚至还带有外家长拳的风格,是一套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阴阳互助,体用兼备,技击性较强的典型传统武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又名长拳,亦名十三式。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详细]
岩鹰拳
  “岩鹰拳”是源于原中国武林泰斗,孙中山先生的保镖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拳。杜心五之名徒原“两广国术馆”馆长、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国术总教官万赖声进行了适当的演变,然后传授给著名武术大师蒋兆鸿先生。蒋兆鸿先生再结合多年的习武经验,运用湖南山区“岩鹰”的出巢、觅食、翱翔、游猎、捕杀、格斗的特长和勇猛灵活的生性形态,创编了25个鹰形动作的象形健身拳。其传人刘烈红先生在师傅蒋兆鸿先生25个动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了4段82式的象形“岩鹰拳”。这套拳法不仅传神地摹拟了山区岩鹰的爪、抓、勾、捕、闪、拿等……[详细]
莱阳螳螂拳
  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武术简介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详细]
詠春拳
  福建传统詠春拳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广东、香港、云南等各地流传,福建传统詠春拳完整保留五枚师太创拳时的整体风格,是中国武学历史上少有的专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其拳系充分剖析女性弱点和特长,极其巧妙地利用人体力学、杠杆结构,三角力学等原理,精确把握与利用空间,用己之长攻敌之短,快稳准狠、以弱胜强,是女性所需求的防身健体的武术。福建传统詠春拳尊五枚师太为始祖,几百年来从未失传,它的传承严格按辈份来区分,具体是以詠春拳拳路名称“小念头、寻桥、标指、刀、棍”等来命名,詠春二祖即第二代是‘小’字辈,……[详细]
沧州武术(劈挂拳)
  劈挂拳是典型的长击远打类传统拳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古称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称劈挂掌,擅长中,远距离克敌制胜,讲究放长击远,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收可放,可长可短,劈挂拳发展至今,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于民间。爱国将领戚继光(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活足朝……[详细]
武穴岳家拳
  武穴岳家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为民族英雄岳飞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与敌作战中实战而创立,传说为内家拳形意拳母拳,流传至今已800多年。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后裔在湖北武穴已相传三十三代,近两千多人。自宋代至今,岳家人对岳家拳的练习从未间断,而岳家拳的最初拳谱,就保留在《岳氏宗谱》中,是岳氏家谱的一部分。……[详细]
杨氏太极拳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邯郸市15公里。永年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杨露禅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对太极、八卦等健身技艺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陈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出一百零八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现在重点分布在上海、北京、四川、西安、河北、广东、海南及海外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杨氏太极拳其拳架舒展……[详细]
武氏太极拳
  永年县地处河北南部,属邯郸市管辖。永年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为河北永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武禹襄,名河清,字禹襄,1812年生,酷爱武术,曾同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习练洪拳,后拜河南温县陈清萍为师习练陈式新架,习练月余理法尽知,通过其兄武秋瀛,在盐店觅得王宗岳《太极拳谱》和一本《太极拳概要图》,回家后同其外甥对搭试验,经过一招一式的功守练习,达到了身知,取得了神奇效果。武禹襄还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不同于陈式新架的武式太极拳,总结出了被后人称为经典的太极理论《太极拳解》……[详细]
深州形意拳
  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辖区。深州形意拳主要流传于深州市的王家井镇、深州镇、木村乡和兵曹乡一带。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由心意-拳演变而来,为深州李老能所创,传授众多弟子,其弟子的拳法风格分为河北派和山西派(日本人松田隆智分为河北、山西、河南三派,其中河南派是心意拳),河北派以李老能之子李太和与老能之徒郭云深和刘奇兰所传的拳法为代表,因为三人都是清代深州人,所以,所谓河北派形意即是深州形意拳。形意拳是传统东方哲学思想和医学、导引术及技击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此拳按天……[详细]
沧州武术(燕青拳)
  燕青拳,中国拳术之一,其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燕青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燕青拳又称秘宗拳、……[详细]
沧州武术(孟村八极拳)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初创地为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目前已传承十四代,传人遍布全国,远播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逾十万以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民族式体育大会上,八极拳被列为全国正式武术比赛项目。一九八八年,八极拳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为中国传统武术十大优秀拳种之一。八极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国民体质和培养民族自信心,概括地讲就是通过八极拳的训练造就民族精英,使更多的习练者具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技能、无畏的精神和优秀的……[详细]
武林活拳
  武林活拳系当代武术大师何长海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所创。何长海祖籍浙江诸暨,自幼在杭州居住并遍访名师。师承武术名家刘百川(曾为孙中山、蒋介石保镖,黄埔军校武术教官),1930年在浙江国术馆又得到杨澄甫、田兆先、黄元秀、高振东、李景林等著名武术大师真传,集少林、武当造诣于一身。1933年,在第二届中国国术考试中获得最高奖次甲等第一名。1935年,力克来杭来杭演武的俄国大力士马嘉乐而名振全国。60~70年代,何长海以数十年武学修养,创编武林活拳三个套路,享誉武术界。该套路将武术内、外家的拿、摔、……[详细]
连城拳
  连城拳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拳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的连城、上杭、长汀等地,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又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自宋代端拱年间,连城隔田村黄姓第三代后人九四郎至河南登封少室山(即现嵩山少林寺)随蔡、董、孙三僧习少林拳法数年,后于淳化三年返梓教习族人,得以世代相传。至清顺治庚子17年隔田拳师黄思焕穷毕生之精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连城拳”。清代中叶经黄观杰等人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使武术套路更加精炼、充实完善。后历经黄文祥、黄士昌和黄宇莪等相传迄今共34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