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

永京拳
  永京拳源于东晋时期道学者葛洪(约281—341)的神仙养生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沧桑洗礼,道学发展至全国各地。葛氏传人葛锦贵(1889—1983)字季林,移居徽州,以茶、蚕通商于上海、江苏、扬州,并逐渐将其家传养生为主的神仙养生功改革为御敌于外的技击术,得到徽商的认可和传习。葛永志是葛锦贵嫡孙,自幼随祖父习练家传拳法,后学习少林、武当、太极、形意拳,成年后又游学四方,并把中国传统武术与儒、道、佛思想及部队的军营文化融为一体,自成体系,易名《永京拳》。永京拳又称“徽拳”,发源于安徽省……[详细]
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
  武当丹士张三丰秉八卦五行之义、太极图之理,集以柔克刚之技击术巧妙融为一体,旨在实现道教长生久视、延年益寿之内丹-术而创立太极拳横空出世,且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而载入道教经典,洵为传世之瑰宝。其精髓在于“太极拳论”、“太极拳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以及“太极拳七十二图势”所包含的张三丰太极拳105幅白描图势,其核心遂为“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今天,由于多方面原因,尤以上一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道教文化惨遭歪曲、冷落,甚至于否定。原……[详细]
青浦船拳
  船拳是南派少林的一个分支拳系,因在拳船头上表演,故称船拳。船拳秉承南拳,又兼收各派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拳术风格。船拳套路丰富,动作紧凑,闪、展、腾挪、跳跃在卧牛之地,技法手法多变,拳掌并重,有冲、抓、劈、抛、截、挡、架、按等,腿法有弹踢、扫腿、飞腿、裙里腿、旋风腿等,步型重心较低,桩功稳固沉着,有虚步、马步、弓步、丁步等。船拳在上海市郊青浦、松江和淀山湖周边地区流传悠久。每年农历七月廿七神诞日,拳船从三官堂庙烧香回经朱家角,拳师们轮番表演“杨家短打”、“岳家拳二进”、“六进”和“五虎拳”等。当驶近……[详细]
韩氏阴阳双合拳
  相传阴阳双合拳为元末明初时期著名武术家杨艺所创,他少时习武,精通少林武当各家功夫。至晚年他结合内外家功夫之长,巧妙结合中医经络学与脏腑的连带表里关系,运用肢体运动的牵拉拽引敲击振穴的手法,疏通阴阳八脉十二经络气机实现脏腑阴阳的表里合一,达到人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能力,防治百病。其拳既有少林派的刚猛舒展,又有武当内家的绵柔。整趟拳术始终蕴含阴阳动静的辩证统一,故谓阴阳双合拳。由于该拳养生技击价值很高,故祖师创拳后,立下门规,是谓单传。至第13代时阴阳双合拳传于九华山护院武师尚吉杰。第14代时阴阳双合……[详细]
武手拳
  武手拳源于清代,由清朝名师王洪良传至昌邑。其基本功有陆趟踢腿、十二小单拳;主要- 有行功、内功心法;武术套路有翻车捶、异极剑、野战刀;- 有行功、内功心法等。武手拳的特点为大开大合,攻防开合,功防劲力,弹蹦跳跃,近身靠打,以巧破千斤,打人不见影,以打兼防,速来快入,柔中带刚。……[详细]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老祖心意-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871-989)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八法。该拳内涵丰富,-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法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出拳种老祖心意-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即是该拳术的发源地又是主要传承地。至清代末期,习练-八法拳名气最大的是一代武术大师吴翼翚先生,吴翼翚先生将该拳传于李道立先……[详细]
祁家通背拳(海淀)
  祁家通背拳自祁信创始以来,历经九代传承,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丰富发展,逐步成为了集枪、刀、手为一体的优秀拳种,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区流传甚广。该拳法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套路为辅的练功方法,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养生性,久而习之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如今以崔凤纪等人为代表的第八代传承人正努力学习和继承祁家通背拳艺,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详细]
白猿通背拳(海淀)
  白猿通背拳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山东潍县人鲁云清传入北京,经六代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年的历史。该拳种身法灵动快捷,手法快速多变。踢打摔拿,随机而动。技击攻防招法极具猿猴的灵动迅捷的特点。其讲究松肩探背,放长击远,沾衣发劲。现任掌门,第五代传人张信斌不仅对拳理、拳法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还积极参加了各种内外交流活动,为白猿通背拳的普及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详细]
北京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源于全佑先生(1834—1902),形成于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1870—1942)。任达文追随第四代传承人王培生先生习练该拳法,为其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吴式太极拳特点是以柔化为主,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极柔软而后极坚刚,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呼吸与动作相配合,故保健效果极佳。……[详细]
海淀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1862—1933)创始后经四代传承,已逾百年历史。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高架活步,进退相随,开合相接,转换简捷。第三代传承人孙永田(1948—)和周世勤(1941—)和第四代传承人周梦华(1987—)积极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并且多次获奖。……[详细]
宋氏三皇炮捶拳
  清朝中叶,宋迈伦大师把“宋氏三皇炮捶拳”带到北京,依托“京都会友镖局”经历了六代传承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第六代传人张成仁对该拳法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该拳法是以“天皇、地皇、人皇”,即“天、地、人”、“天人合一”的易学理论为基础,是以“磨转千遭脐不动”为要领,以“夫子三拱手”为主要技击方法。其拳势勇猛,劲似发炮,具有技击防身和修命养生的功能。……[详细]
纪氏太极拳法
  纪氏太极拳法是专供晚清皇家善扑营的“布库”(跤手)演练的一套内功拳法,是善扑营布库吸纳太极拳的内功拳技法,并将其与固有的满族掼跤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三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纪氏太极拳法全套动作108式,整体要求“中正安舒”、“凝神用意”、“松顺自然”、“柔缓轻灵”、“贯续不断”、“圆活无滞”,集中体现了老北京所谓“把式跤”的真正含义以及善扑营掼跤“近摔远打”、“摔打并重”的实战特点。……[详细]
巨鹿洪拳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人们自古崇文尚武。巨鹿夏旧城洪拳就以该县夏旧城村为中心,传承了近千年。相传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其手下夏、肖两位武将原本为表兄弟。二人告老还乡途中,在巨鹿夏旧城遇强匪夺财害命,二人拔刀相助,救下乡民。百姓见二人侠肝义胆,武艺超群,出于感激,苦苦相留,并帮他们在荒地上建起草庐。从此夏、肖两家在此开垦荒地,男耕女织,传授武功。二人所传武功就是后世所指的太祖大洪拳,亦称红拳。后因思乡心切,落叶归根,回到浙江老家。并对家乡父老诉说了巨……[详细]
二郎拳
  南皮县位于沧州市东南部,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名人辈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南皮自古习武成风,武林流派众多,二郎拳是流传较广的流派之一。二郎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拳种,二郎拳的具体源头由来实难考证。二郎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据传当时清朝康熙皇帝因害怕少林寺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对其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的旨意,很多少林寺武僧因此星散四方,将少林功夫传入民间。其中少林寺武僧清风、清尘师兄弟二人云游大江南北,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本门武功,融汇贯通,经过长期实践……[详细]
长洪拳
  成安县处冀南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古老的漳河滋润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两岸一代代勤劳的人们,武术文化浓郁。长洪拳是当地流行的一项非常独特的传统武术项目,它的具体起源已无法考查,据说始祖二郎神曾是此拳创始者,并将此拳相传,但此拳并非二郎拳,却有与二郎拳相似之处。清朝年间,由一位高人传于吴家疃侯老明,而后侯老明将长洪拳武学传于漳河店王氏家庭的直亲王老会(称二先生),流传王氏家庭至今约180年,传世七代贡奉敬养二郎神为祖,它的第六代传人王绍廷将长洪拳完整无损的保留了下来。长洪拳以拳术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