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独特的气候、土质,培育出了纤维色泽洁白、品质优良的“枝江棉花”,享誉长江流域。用“枝江棉花”加工出的“枝江棉纱”,成纱中纤维伸直平行结杂少、光泽好、条干匀、强度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棉纺织业的宠儿。新中国成立后,枝江纺织业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产量、质量、知名度均不断提升。目前,枝江市内棉纺织规模企业30余家,年纺纱规模达30万绽,年产棉纱5万吨,棉纺织业已成为枝江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过百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龙头企业奥美公司取材当地枝江棉纱……[详细] |
西宁毛粗纺纱青海省纤维检验局6401103……[详细] |
抽纱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刺绣工艺。它是以亚麻布或棉布为材料,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用针线加以连缀,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故名“抽纱”。从隋、唐时代庙宇、祠堂的帷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远在公元六世纪,胶东民间刺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明、清时代的绣花被面、枕头、衣裙、轿衣、座垫等刺绣品上,各式针法已达20多种,当时,民间还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现今勾针和针结相类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洲的民间刺绣和编织工艺传入烟台。据1915年出版的《直隶实……[详细] |
甜绉纱肉的特点是皮起皱纹,肉软烂甘香,甜味极浓,是潮州风味菜。主料:猪五花肉五百克,槟榔芋头四百克,白糖八百克,深色酱油五克,湿淀粉十克,生油一千克或者是耗油一百克,熟猪油一百克。做法:1、将猪肉刮洗干净。芋头刨皮洗净,入蒸笼用中火炊熟取出,碾压成泥。2、猪肉放入开水锅里,用中火煮约四十分钟至软烂,取出,用铁针在猪皮上戳几个小孔,用布抹干,涂匀酱油着色。用中火烧热炒鼎,倒下生油,烧至油温约一百五十摄氏度,放入猪肉,加盖后端离火位,炸浸至皮呈金黄色,倒入笊篱沥去油。将猪肉切成长8米、宽5厘米、厚1……[详细] |
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皱纱肉的制作工艺如下: (特色)皮似皱纱,肉香扑鼻,爽口不腻。……[详细] |
抽纱是按图案间隔有序地抽除布料上的经纬纱线后再绣制,形成通透秀逸、形态各异的“花窗”并与传统刺绣巧妙结合而成独具一格的手工艺品。 唐代潮州刺绣极为盛行。至清代光绪年间,潮绣艺人开始将西方国家传入的刺绣抽通工种与潮州传统刺绣工艺融汇贯通,推陈出新,形成技艺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因潮州抽纱多采用棉、麻布、法丝、玻璃纱为面料,用白色或淡浅色纱线绣制,所以民间俗称“做白纱”,有别于传统潮绣的“做绒”。 潮州是全国抽纱品主产区,成功革新创造和推广运用了许多抽纱新工种、新针法。抽纱产品中的精工、高档、技艺要求高……[详细] |
荷塘镇位于江门市东北部西江主航道下游的江心岛。有常住人口4.3万多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4万人。篁湾村是荷塘镇一条自然村,常住人口5800多人。荷塘纱龙就是起源于篁湾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传,明代时由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融合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屡经改进、创新,发展至今。荷塘纱龙全长50多米,以竹蔑、木板等材料作龙身骨架,头、身、尾用四条粗绳连接;以纱布作龙衣,彩色布贴作龙鳞,舞龙时,在龙体内安装上特制的防风防滴的蜡烛。荷塘纱龙,形神兼备,造型优美逼真,工艺精巧细微,材……[详细] |
佛山莨纱绸——因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动时“纱纱”作响,故又称“响云纱”后来逐渐取谐音而美其名为“香云纱”。莨绸是平纹组织的坯绸,乌黑透亮,又称之为“薯莨绸”或“黑胶绸”。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珍品,是佛山人的骄傲。但现今已摆上历史博物馆了,建议重新生产,再作商业包装,省运会时作颁奖服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详细] |
产于河北青县。其图案设计新颖丰富,花型柔美,具有民族特点;制板针眼均匀,印刷清晰;绣工刻边利落,针法多变。使图案更加主次分明,自然明快,朴素典雅,代表性产品为抽纱台布。典型作品有天女散花、松鹤延年、友凤呈祥、天鹅展翅。……[详细] |
潮州纱丁与元宵花灯是一对姐妹艺术,又称“绸衣服公仔”。我国民间习俗元宵放灯、游灯的喜庆活动由来已久。纱丁的规格小于花灯,有三寸、五寸、七寸、十二寸等,多数是以情节生动的潮州戏曲故事人物为题材。它采用浮洋泥塑作脸谱,用稻草扎成身架,以颜色艳丽的绸缎、绢纱等薄而柔软的丝织品作服饰,并以金银薄片裁成各式图案,来点缀花纹,显得华丽热闹、鲜艳夺目,对环境和气氛有着强烈的衬托作用,向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人们常把它作为厅堂的装饰摆设和馈赠亲友的礼品。……[详细] |
汕头抽纱抽纱是刺绣的一种,亦称“花边”。相传抽纱起源于意大利、法国和葡萄牙等国,是在中古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抽纱展起来的。抽纱自从在潮汕地区兴起之后,随着汕头半殖民地的畸型,潮汕抽纱得以迅速发展。潮州垫绣的独特艺术和新颖风格,受到喜爱新奇的西方人士的悉赏,因而外商、华资纷纷在汕设置洋行及各种抽纱工厂,情况如雨后春笋。使潮汕抽纱在1912-1914年、1936-1941年出现二度兴旺局面。是时,“洋行”、“公司”在汕遍地林立,抽纱工人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但是,正当潮汕抽纱兴旺发展之际,先是由……[详细] |
普宁抽纱,是潮汕抽纱的名产地之一,素以工艺精巧,图案新颖,品种多样,规格齐全而著称,早在清末民国初便驰名海外,迄今已有近百年生产历史。普宁抽纱起初是揭阳、潮阳县的边邻乡传入本县洪阳、南溪、广太一带乡村的。1930年初,普宁始有经营抽纱业的商号。1934年至1941年,潮汕抽纱进入全盛时期,普宁加工投放区也由原洪阳、南溪、广太扩大到赤冈、大坝一带,本县抽纱二、三、四盘商有成美、源泰、桂源、光记、和源、灿华、惠记、存记、集德成、德记等十多家,从业抽纱女工近2万人。生产厘、辫、人字辫、楼梯辫、杜龟、硬……[详细] |
春晓纱船,又称旱船,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春晓镇位于象山港口、东海之滨,自然形成了一种用彩船庆祝捕捞、盐业丰收。春晓镇背山面海,船在解放前是当地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村民出海时希望一帆风顺,回来时希望满载而归,当地人自古以来就将船作为吉祥物,每逢喜事总要进行“走纱船”表演,以此寄托美好愿望。50年前,纱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春晓镇为保存、发展这一民间民族文艺,当地10位老人筹资2万元,凭记忆复原了一艘古纱船,并组建了一支纱船队进行巡回表演。春晓新制作的纱船船长6米,宽1……[详细] |
【厦门风味:西施浣纱】〖菜肴特点〗造形美观,软滑鲜爽,味道醇美,199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奖。〖烹制过程及原料〗主料:水发鱼翅250克辅料:虾胶200克,净菜胆10棵。调料:黑芝麻20粒,红辣椒、精盐、味精、鸡精、湿淀粉各少许,高汤2000克。制法:1、将鱼翅用高汤煨烂入味,捞出装盘中。2、菜胆氽入,用虾胶分别在菜胆上捏制美人头,镶上黑芝麻为眼睛、红辣椒剪成的小月芽块为嘴唇,制成上笼屉蒸熟取出,摆在鱼翅四周。3、适量高汤下锅烧沸,调以精盐、味精、鸡精,用湿淀粉勾芡,淋在鱼翅和美人菜胆上……[详细] |
纱阁戏人俗称“纱阁人人”,简称“纱阁”。平遥县清虚观内,收藏着一组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该城纸扎店铺六合斋老板许立廷制作的纱阁戏人。这组纱阁戏人原为36阁,现存28阁,每阁一剧。这组纱阁戏人因其利用韧性、弹性及表面张力都很强的洒金宣纸扎制而成,所以服饰挺拔阔展,衣褶清晰自然,着色后鲜艳亮丽,就像真纱一般,被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和中央美院的师生称为“中华一绝”。这组作品是在70厘米高的木阁舞台里,陈列50厘米高的戏剧人物,一阁一戏,每阁3~4个戏剧人物造型,择剧中精彩场面,展现刹那间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