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情山歌是流传于海宁市东片袁花镇夹山村一带的民间歌谣。夹山村东接海盐县中坟山,西靠包家山、沈坟山,南临黄湾镇菩提寺山,北接海盐县通元新功村,省级航道六平申线经沙塘港穿村而过。村民如到袁花镇办事,须翻越包家山与沈坟山之间的庄康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村村民的生活习俗乃至口音等与周边地区有所不同,思情山歌就产生于这样一个小山村中。据该村四新组董玉坤老人(1919年出生)介绍,传说在清道光年间,在山脚下有个小长工,每天早上到小河浜淘米,经常碰到河对面的一个村姑在洗衣服,日久天长,两人产生感情,就以眼……[详细] |
资溪畲族山歌(第四批省级)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唱山歌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都是通过祖辈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就是畲族山歌重要组成部份,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常借用畲语章法手抄歌本。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记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都唱山歌的习俗,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歌曲。歌种……[详细] |
汉族。源起明朝万历年间,遍及高州乡镇。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七言四句韵文体,以“羽调”613三音组成调式,旋律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对研究山歌艺术的发展和民俗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艺人杜元龙、黄秉秀、邓槐林。主要整理创作者:杨嘎。……[详细] |
龙岩山歌戏龙岩山歌戏是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以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为主要基地,流行于闽西地区。粤东、赣南亦有流传。龙岩山歌戏最早源于道士戏,是道士在做法事时,穿插其间用山歌曲调演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龙岩采茶灯”,在其舞蹈中间穿插了类似的小戏的表演,多用方言道白,多以山歌和小调演唱,是山歌戏的雏形。民国初期,龙岩农村就有了民间小戏班,将一些传统剧目改编为山歌戏在农村草台演出,从而逐渐形成了“龙岩山歌戏”这一地方戏曲剧种。……[详细] |
白口莲山歌是中山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山市境内的五桂山镇、南朗镇、神湾镇;以及三乡镇、板芙镇、坦洲镇等部分地区。五桂山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渔猎,位于中山市东南部,地属丘陵,山岭连绵。各自然村均分散在山壑之间。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五桂山地区客家人自古从中原迁徙散居在中山的山区聚居。白口莲山歌是五桂山地区客家人最为悠久,流传广泛,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主要以咸水歌曲调,用客家家白话来演唱,衬词多用“啊”、“啊咧”……[详细] |
宝安山歌是指流传于原宝安县的石岩山歌、大鹏山歌、龙岗皆歌、九龙山歌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基本都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大多是一字一音,偶尔也有一字多音。旋律有的高亢明亮、有的婉转深情;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主要传人有戴坚平(76岁),叶永亮(86岁)池官华(66岁)、廖保(70岁)等。……[详细] |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浓郁。布朗族山歌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颤音和滑音,尤其在女声中最为明显。一般有独唱、对唱、群唱三种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个类别:古本山歌、盘花名、姊妹山歌、跑马山歌(又称花花山歌)、盘菜名、盘药名,盘山名、甲子山歌、盘天河、造大船。其中,古本、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和甲子山歌5个类别的内容和歌的数量固定不变,盘药名、盘菜名、盘山名和姊妹山歌内容基本固定但数量上略有增……[详细] |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因舜帝南巡在此演奏韶乐而得名。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俗日渐融合,从而形成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韶山山歌至今已流传了近千年,宋代诗人周行子在《韶山》中描述到: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记蓬莱进酒杯。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韶山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是人们在劳作时,用于振奋精神和解除疲劳,音调高亢、节奏性强,按字行腔。她有插田歌、扮禾歌、收工歌等。平腔山歌是人们在进行手工劳作和休闲时,用于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音调平缓……[详细] |
乐昌市九峰镇,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部,境内群峰叠嶂,农民开门见山,上山砍伐,爬坡耕种,寂寞之时唱歌解闷,有情之时以歌道情……初始时叫“唱山歌”,因此类山歌曲调传唱于九峰地域,故统称“九峰山歌”。“九峰山歌”现共有五个曲调:“刘莎妹”、“下南京”、“过山帮”、“九峰山歌”、“牛尾村山歌”、“刘莎妹”唱的是与木头有关的劳动、贸易、生活,因此又叫“刘莎妹杉木歌”,歌词从上几代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动并且唯此一词;“下南京调”用于男女互相道情、0,多用于对唱,唱者大部分是年轻人;“过山帮调”在高山……[详细] |
流传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民间歌谣,被称为是南江文化变迁“活化石”。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简介山歌因源于连滩镇而得名“连滩山歌”,由于它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承载着当地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罗定、云浮、德庆及广西的苍梧、岑溪等县,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连滩山歌最初的时候是四句板……[详细] |
梅县松口山歌,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著名民歌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民间世代相传“自古山歌松(“松”在客家方言中与“从”同音)口出,那有山歌船载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刘三妹”的美丽传说,堪与广西“刘三姐”的故事媲美。松口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质朴浅白,意境含蓄优美,唱腔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内外客家人所喜欢,是极为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毛泽东主席说:“我很爱听”,叶剑英元帅说:“不仅要继承传统,也要努力创新。”郭沫若先生……[详细] |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辖3镇17个乡,总人口14万人,共有羌、藏、回、汉18个民族,其中羌族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6.9%,占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民歌歌词结构多以七言四句为主,浓烈的劳动生活气息,鲜明的劳动人民形……[详细] |
布依山歌十八调流传于贵州省贵定县布依族聚居地,也称为布依山歌“九板十三腔十八调”,就是指同一首歌词,可以用十八种不同的曲调来演唱。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处苗岭北坡,苗岭山脉中段横跨县境南部。境内多民族杂居,布依族是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为土著民族,在这繁衍生息了上千年,有着厚重的历史。布依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作为古“百越”部落的一支,很早就繁衍生息在贵州高原,布依山歌作为这支土著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的。据清末编修的《贵定县志稿》记载:“隋开皇元年(公……[详细] |
盘县彝族山歌,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北地区,其中以盘县淤泥乡的山歌最具有代表性。盘县彝族山歌按内容可以分为情歌、酒歌、劳动歌、叙事歌。从演唱形式上来分有独唱、两人对唱、群体对唱,也有集体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的时间、场合也比较自由灵活,甚至歌词的语言,不少也是半汉半彝以至纯汉语的;歌词结构以七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句一问、四句一答的,曲调婉转悠扬,被当地人称为“拉山腔”。“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来马去驮。前头去了三匹马,后头还有九屯箩。”形象地唱出了彝族……[详细] |
桐柏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境内桐柏山巍娥耸立,连绵起伏,千里淮河发源于此。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桐柏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从月河战国贵族墓地及汉代冶炼遗址、平氏等地出土的大批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桐柏的祖先便在这片富饶秀丽的热土上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着淮河文明。从许多碑文中可以看到,在宋代,桐柏就儒、佛、道教并存,南北文化兼容。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淮源文化。桐柏无论是舞狮、旱船、高桡、山歌、民歌、皮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