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太极拳篇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相传是北宋末年由道士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所创。张三丰(辽宁义州人)生于南宋,卒于明朝初年。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传入河北刘德宽,后传赵鑫洲,赵又传万籁声。万籁声定居福州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便广泛流传于福州、闽南泉州、闽北南平、闽东、香港、南洋等地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原式太极拳”,就在于它古老原本、朴实无华,某些动作甚至还带有外家长拳的风格,是一套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阴阳互助,体用兼备,技击性较强的典型传统武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又名长拳,亦名十三式。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详细]
武氏太极拳
  永年县地处河北南部,属邯郸市管辖。永年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为河北永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武禹襄,名河清,字禹襄,1812年生,酷爱武术,曾同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习练洪拳,后拜河南温县陈清萍为师习练陈式新架,习练月余理法尽知,通过其兄武秋瀛,在盐店觅得王宗岳《太极拳谱》和一本《太极拳概要图》,回家后同其外甥对搭试验,经过一招一式的功守练习,达到了身知,取得了神奇效果。武禹襄还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不同于陈式新架的武式太极拳,总结出了被后人称为经典的太极理论《太极拳解》……[详细]
杨氏太极拳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邯郸市15公里。永年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杨露禅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对太极、八卦等健身技艺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陈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出一百零八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现在重点分布在上海、北京、四川、西安、河北、广东、海南及海外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杨氏太极拳其拳架舒展……[详细]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数百年来已衍生出广播海内外的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陈氏太极拳出现于明末清初,系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而成的。太极拳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运动方式,其中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它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内容融入武术之中,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但由于工业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陈氏太极拳的当代发展面临困境,其文化……[详细]
吴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源于杨式小架太极拳,始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后经其子吴鉴泉(从汉姓吴,1870——1942)与其弟子王茂斋(1862——1940)一起加以改进修润而成。它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武术界素称“南吴北王”。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柔轻灵,严密紧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王茂斋,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人,于十九世纪末在北京的麻刀铺学徒,有幸师从于全佑,得其真传,与鉴泉师弟情义极深,一生弟子众多,……[详细]
房山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公发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代表人物胡公耀贞老先生毕生武学之精粹,由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二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冯志强先生创立的优秀拳种。混元太极拳是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依据太极阴阳哲学和混元运动力学之理,将太极拳、心意拳熔为一体,习练过程中逐步做到周身缠丝,内缠外绕,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通三节,达四梢,运五行,并相合一气,- 先天以壮后天,从而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1……[详细]
王其和式太极拳
  王其和(1889——1936)太极拳名家,是王其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邢台任县人。任县系太行山东麓平原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的九河下梢,地理位置通达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沃野百里,八水竞流,土膏禾茂,物厚阜安,展开河北省地图,顺京广铁路南下,抵达牛城邢台,再沿邢德公路东行20公里,便是任县县城。王其和先生,生于1889年,逝于1936年,幼习洪拳,并与刘瀛洲先生学练三皇炮捶,约于1909年师从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又于1914年师从杨澄甫学习杨式太极拳,融合贯通、自成一家,经其高足刘仁海、王景芳、张……[详细]
李派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1851---1917),原河北省武清县(今属天津市)人。一生酷爱武术事业,-精深,功力非凡而神奇,历任清醇王府武术教师,清宫武术总教师兼全军武术总教长。御称其技“盖世神功”、赐号“黑风大侠”,封三品带刀侍卫。李瑞东生于书香豪门,自幼酷爱武术,故广招天下寒侠、武林高真为师,或义结金兰,以至倾尽百顷田产。正因精诚所至,乃得百家精妙。一生主要求艺六大名师:跟李老随学戳脚,随董海川学八卦,随杨露禅(实乃王兰亭代师传艺)学太极,随龙禅法师学少林,随岳青山学岳家心意-,随甘淡然学江……[详细]
孙式太极拳
  望都县位于北京南180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北段山前平原,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交能便利。望都县种植辣椒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望都又名庆都,因尧母以此而得名,为帝尧放勋诞生之地。汉代以前称庆都,汉代改名为望都,到唐代又称名为庆都。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巡游五台山,回驾路过庆都谒尧母陵,因县名与尧母同名又改为望都县至今。孙氏太极拳作为望都的文化资源,百年来经久不衰,不断发展,是在采集众家武术之长的基础上,吸收了太极文化的精髓和儒家中庸理念及道家的养生,中医的经络学等理论,形成特有的太极文化,包含了道易、……[详细]
卢式太极拳
  广平县卢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界一支比较古老的传统太极拳流派,历史悠久,哲理精深,源于道家。清末,卢鸣金大师,吸取众家之长开创此拳,广传于世人。卢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太极哲学原理,运动原理遵循自然界阴阳二气和五行生克变化而运转变化,自然而然,拳架气势磅礴,正气浩然,要求行功走架自始至终连绵不断,敛神收心,稳意养气,阴阳互会。三意连,四梢齐,六节正,圈圈为母,遭遭为主,松柔缠绕,上下相随,内外相照,形神合一,周身一家,形似游龙,刚中寓柔,柔中寓刚,站如山岳动如雷霆,轻柔似杨柳拂风,沉重似霹……[详细]
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
  武当丹士张三丰秉八卦五行之义、太极图之理,集以柔克刚之技击术巧妙融为一体,旨在实现道教长生久视、延年益寿之内丹-术而创立太极拳横空出世,且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而载入道教经典,洵为传世之瑰宝。其精髓在于“太极拳论”、“太极拳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以及“太极拳七十二图势”所包含的张三丰太极拳105幅白描图势,其核心遂为“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今天,由于多方面原因,尤以上一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道教文化惨遭歪曲、冷落,甚至于否定。原……[详细]
纪氏太极拳法
  纪氏太极拳法是专供晚清皇家善扑营的“布库”(跤手)演练的一套内功拳法,是善扑营布库吸纳太极拳的内功拳技法,并将其与固有的满族掼跤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三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纪氏太极拳法全套动作108式,整体要求“中正安舒”、“凝神用意”、“松顺自然”、“柔缓轻灵”、“贯续不断”、“圆活无滞”,集中体现了老北京所谓“把式跤”的真正含义以及善扑营掼跤“近摔远打”、“摔打并重”的实战特点。……[详细]
太和武当太极拳
  太和武当太极拳是一支直接承传于道门古老的太极拳门派,其拳理拳法、功理-与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有很大差别,由于道门秘传的原因,在传代上有的严格规定,一甲子为一代,一代传二不传三,故在民间所传极少,频临失传。自太极拳由道门传入民间以后,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太极拳门派,流传于太和境内的太极拳,也因此被称为太和武当太极拳。后人根据此拳内含真意的特征,又称其为意合太极拳。太和武当太极拳有三步练法(易筋、易骨、易髓),五种-(坐、站、行、动、用)和内外五行十大后练法,即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它……[详细]
海淀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1862—1933)创始后经四代传承,已逾百年历史。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高架活步,进退相随,开合相接,转换简捷。第三代传承人孙永田(1948—)和周世勤(1941—)和第四代传承人周梦华(1987—)积极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并且多次获奖。……[详细]
北京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源于全佑先生(1834—1902),形成于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1870—1942)。任达文追随第四代传承人王培生先生习练该拳法,为其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吴式太极拳特点是以柔化为主,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极柔软而后极坚刚,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呼吸与动作相配合,故保健效果极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