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推荐--同州三绝篇

同朝皮影戏
  同朝皮影戏是陕西省渭南市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婚丧嫁娶、贺寿等喜庆时日,当地人多请皮影戏来助兴,同朝皮影戏是群众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2008年,同朝皮影戏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朝皮影戏是陕西大荔、朝邑一带早期流行的汉族民间小戏剧种,腔调为“碗碗腔”演唱。产生的年代无文献可考;相传有二,一曰为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生下来时整天啼哭不止,于是少府用自己的身影止住了太子的啼哭,后秦始皇令雕刻师仿照人的样子雕成各种形状的牛皮人的窗……[详细]

大荔面花
  大荔阿寿面花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大荔阿寿村里最出名的做面花高手,要算是年届八十的荆玉梅老太太了,在她的传带下,村0现了一大批以王玉霞、马勤叶、陶桂芳等人为首的佼佼者,她们在传统面花艺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内容,让大荔面花的名气远扬。上世纪90年代初,王玉霞等人的作品曾参加陕西省首届“西衡杯”面花大奖赛。“古寺佛殿”进京参展,荣获大奖。90年代后期,王玉霞、……[详细]

朝邑剪纸
  大荔有“同州三绝”——同朝皮影、大荔面花、朝邑剪纸。作为梆子腔发祥地,大荔皮影戏“碗碗腔”在明、清时期也比较盛行。随着戏曲艺术广泛流传,农妇凭借唯美的观察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吸收皮影中的人物及场景造型,观察和体验人物外形、表情、心态,将皮影中的繁密装饰舍弃,用剪纸手法将戏曲人物展现得栩栩如生。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同州府朝邑县南阳洪村一农妇,剪得一手好剪纸,被时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伺读学士马自强所赏识,将这位农妇的剪纸作品带入宫中,晋献皇妃。皇妃对朝邑剪纸作品爱不释手,将其贴于窗上赏悦,引得后妃宫女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