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之习俗

靖安草龙灯习俗
  靖安草龙灯习俗(第三批省级)靖安草龙灯(俗称香火龙,又称太平灯),流传于仁首镇前进自然村,该村按清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又被称为“四甲”。清代实行“保甲制”,因依山居住、同饮一条溪流之故,4甲居民以草龙灯为缘而联成一体。靖安草龙灯习俗也随他们一同流传至今。草龙灯表演集中于正月初十至十五元宵节期间,初十晚至十四日晚,在“四甲”140多户山民家中依次表演,正月十五则火焚草龙,意为送灯。每个甲主持一年草龙灯活动,从清代晚期至今,4个甲循环往复,从未间断。每年在大港庵佛堂起灯后,由25人组成的草龙灯队分“四甲……[详细]
胶东花饽饽习俗
  整理者邢建国赵娜胶东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聪明、勤劳的胶东农村妇女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等。胶东花饽饽可塑性强,有很好的表现力,捏制风格古朴自然,造型或敦厚或灵巧,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和心理意识的综合载体。制作流程为:和面——发面——揉面——捏型——雕刻——锅蒸——上色等。它以刀、剪、笔等工具进……[详细]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
  壶山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是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具有突出的民间宗教信仰特征。由于祥云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玉皇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促进玉皇文化的研究交流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神诞祭仪,特别是其中的“砂花技艺”,是发源于当地铸砂工艺,以铸铁中迸溅火花的原理,人工制造出礼花的艺术效果,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礼花。这是一种“娱神”又“娱人”的民间民俗活动展示形式,保留了原生态的传统手工民艺创造。2009年1月,《新度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详细]
传统敬老习俗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个地域围绕“孝”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敬老习俗和礼仪。岱山居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祖先崇拜”信仰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侍奉尽孝、祭祀怀念方面的敬老习俗。主要有1、传统节日中的敬老习俗。在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子女都要看望父母及长辈并赠送礼物。据《岱山镇志》风俗志记载岱山人过节以端午重阳为最盛。2、生辰寿诞中的敬老习俗。主要有做寿礼仪和六十六岁习俗。每当长者寿期一到,亲……[详细]
江梅妃信仰习俗
  梅妃生前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给莆田人民带来无限荣耀,所以莆田人民纪念她,衍生许多民间习俗。江梅妃信仰习俗主要有:“春秋二祭”、“尽封孺人与于归俱赐銮驾”、“莆仙戏发源与发展”、“妃子脊头”翘起的独特建筑等民俗已成为地方独特信仰文化。一、春秋二祭。春祭: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初七,内容有“初三清晨大吹大鼓打通”。初三上午“红桔叠果龛”,初四晚新娘晋宫朝拜,盼求龙子凤女,初四至初七演戏并正式举行春祭。春祭最庄严是初四晚,主祭梅妃和其兄江采芹,江家因散尽家财赈济灾民,永为人们纪念;春祭最隆重是初七全天梅妃和……[详细]
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市民建筑的主要居住形式。1864年上海开埠后,东西方文化迅速融汇,海内外贸易日益兴旺。作为一个新兴的东方商业都市,大量淘金者涌入,造成上海的城市住宅空前的紧张。为了满足居住的需要,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石库门出现了。石库门发端于虹口美租界租界,成熟于上海西南地区的英法租界,以后迅速的越过黄浦江向西北方面成片的发展,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石库门建筑约20万幢。据199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住宅建筑志》记载虹口石库门数量达23316幢,占了……[详细]
匾额习俗
  匾额习俗匾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匾额作为一种生活技艺习俗,也形成了一定的惯制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共享、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有、大陆与台湾地区共存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习俗。匾额习俗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其形式可分为横匾和竖匾,材质可分为木质、石质与金属。匾身一般含有题词匾文和款识,款识中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还有身处高……[详细]
陈瓒信仰习俗
  陈瓒信仰习俗源远流长,历经600多年的历史传承,成为荔城百姓广为认同的一种传统文化载体、莆田的一种特定习俗。以“扬善止恶”为核心内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陈瓒为兴化子民的安危而赴汤蹈火,舍身殉国的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生动典范。城隍庙庙会的慈善活动作为民德教化的载体,诚为可贵。陈瓒信仰习俗涉及大量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歌舞表演、莆仙戏演出、神像祭器制作等,使民间艺术不断发扬光大。2010年11月,《陈瓒信仰习俗》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化……[详细]
婚嫁习俗(安州区秀水镇)
  中国古老婚嫁习俗在安县这片土地上已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高一旭出生于安县河清镇,自幼受到安县婚嫁习俗影响,参加工作后,学习中国古老的婚嫁习俗,精通婚嫁礼仪,之后便在安县各乡镇、村落主持婚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婚俗也有很大变化,有中西结合的趋势。现在,只有农村有极少数人会主持传统婚俗。后来李诗吉拜高一旭为师,学习安县婚嫁习俗,并成为当地有名的婚礼主持人和“红爷”,主持的传统婚嫁习俗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好和青睐。安县婚嫁习俗主要有以下技艺特征和民俗习惯:1、看门户:经“红爷”介绍,女方(解放前由父母代……[详细]
婚嫁习俗(安州区沸水镇)
  中国古老婚嫁习俗在安县这片土地上已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高一旭出生于安县河清镇,自幼受到安县婚嫁习俗影响,参加工作后,学习中国古老的婚嫁习俗,精通婚嫁礼仪,之后便在安县各乡镇、村落主持婚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婚俗也有很大变化,有中西结合的趋势。现在,只有农村有极少数人会主持传统婚俗。后来李诗吉拜高一旭为师,学习安县婚嫁习俗,并成为当地有名的婚礼主持人和“红爷”,主持的传统婚嫁习俗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好和青睐。安县婚嫁习俗主要有以下技艺特征和民俗习惯:1、看门户:经“红爷”介绍,女方(解放前由父母代……[详细]
婚嫁习俗(三台)
  哭嫁是通行于潼川各个地方的传统习俗,其普遍形式是新娘在出嫁前,以唱歌的方式抒发伤别、哀怨甚至悲愤的情怀。哭嫁作为特殊的婚礼习俗,其结构完整,演唱灵活,内容丰富,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哭嫁因为有一定的韵律,动听,故称为歌,是新娘出嫁之前的一项哭唱仪式活动。哭嫁歌属于民间歌谣,有强烈的叙事性,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难度很大的哭唱艺术,是文学、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从哭嫁歌的形式、种类、腔调和内容上兼备“哭”、“唱”、“悲”的基本特征,具有集体性、自发性的特点。哭嫁……[详细]
大禹祭祀习俗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最主要的羌族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它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距省会成都市160公里,辖3镇17乡,总人口16.1万人,共有羌、藏、回、汉等18个民族,其中羌族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9%.。据文献记载,现存遗迹印证,专家学者考证,民间习俗传承,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华夏文明的奠基者、羌族的祖先大禹的诞生地。大禹的不朽精神、传统美德、深邃思想、卓越贡献令世代人民景仰膜拜。翻开北川的历史,……[详细]
岚山游艺习俗
  游艺习俗岚山的民间游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世纪80年代前,男孩喜欢打蹦、打拐、撞钟、耍鹞鹰抓小鸡、打阎王、踢毽子、打懒婆、搓竹蜻蜒、弹杏核、捉迷藏等,女孩喜爱拾宝骨、跳绳、打瓦、打沙布袋、跳方、翻棉单等。常以剪子、包袱、锤裁决游戏之先后,有的是由双方商定。许多游戏流行至今。拾宝骨又称“拾石子”。备5个圆滑石子,两人或多人参与。玩时,单手握5子,先向空中抛1子,迅将其余4子撒于地面,并接住抛子。然后再抛手中一个子,抓地上子,接抛子。每次抛子多少,抓哪几个,按事先约定或对方临时指定进行。如抓……[详细]
夏尔巴人的抢婚习俗
  夏尔巴人主要分布在日喀则西南部聂拉木县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等地,在印度和尼泊尔境内也有一些分布。“夏尔巴”在藏语中是“东方人”的意思。夏尔巴人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但是存在着引人注目的抢婚习俗。据老人说,过去夏尔巴人抢婚的习俗十分普遍,有的地方抢婚几乎成了结婚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代夏尔巴人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方父母商定了一门亲事,但是瞒着姑娘一人,或者跟她讲了,她不愿意,于是采取抢婚的办法达到目的。还有一种形式,男女青年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感情,情投意合、……[详细]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新唐书·食货志》载:“海州山海之利,盐茶为大端。”建国后,淮北盐场有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射阳八大盐场,年产盐200万吨左右,盐工数十万人。其中青口、台北、台南、徐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