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瑶族篇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客人们带来的折糯全部码架在铜鼓架的横梁上。低沉苍凉的铜鼓声笼罩着整个寨子。丧家门口,瑶族匠人们忙着赶雕两根柱头。这两根柱头将要竖立在坟前两侧。柱头上雕刻着简朴的花纹,中部各有一个套环,……[详细]
  湖南南岭山脉新田一带,有一支瑶族兄弟,他们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俩,藏入葫芦飘水上。”才得以延续人类,后来盘王登殿,赐瑶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种,安居乐业。然而,瑶山地区,穷山恶水,他们过了一山又一山,住了一坳又一坳,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又叫“过山瑶。”尽管人们辛勤劳作,刀耕火种,仍然朝不保夕。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瑶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详细]
  达努节,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达努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每年都要互相……[详细]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奏,师公跳《盘王舞》(《铜铃舞》、《出兵收兵舞》、《约标舞》、《祭兵舞》、《捉龟舞》等);第二部分……[详细]
  瑶族药浴疗法是贵州省从江县境内高坡瑶寨瑶民以药物洗浴来强身健体、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养生治疗方法。它是瑶族祖先独创的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这一瑶族独特的养生文化传承了数百年,是瑶族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瑶族药浴主要是将多种植物药,经过高温烧煮成药水,倒入杉木桶,让人坐于桶内薰浴浸泡,使药液渗透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排汗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此药物洗浴无副作用,对人体内脏、血液、神经系统有益无害,符合现代人对绿色医药的追求。不过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瑶族医药(药浴疗法……[详细]
  “瑶族隔冬”是河坝瑶族祭祀去世老人的一种传祭祀式。现主要流传在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河坝村以瑶族为主,属麻江县龙山乡,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处麻江县东南部,属武陵山山脉余脉,总面积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距县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河坝河从寨中穿过,河坝村总人口3500余人,瑶族占88.38%,是麻江县最大的瑶族居住地。“瑶族隔冬”起源时代已不可考。河坝瑶族是自称“育”的“绕家人”,历史上曾有“夭家”、“夭苗”等称谓。约于明代迁入,1992年民族……[详细]
  凌云县逻楼镇磨村新寨是少数民族蓝靛瑶聚居地,那里的女性一直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她们的服饰中,腰带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走进村民邓美莲家,热情好客的邓美莲向我们介绍了磨村新寨女性佩戴腰带的习俗:一般一件衣服配一条腰带,传统蓝靛瑶女性衣服前胸只有一颗银扣子,腰带的作用相当于扣子。腰带用白、黄、红、黑四种颜色的棉线纺织而成,黄色用当地的黄姜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红色用当地山上一种叫红石头的岩石磨成粉状兑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黑色用自家种的蓝靛叶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在村里,一般女孩子在9-10岁时,母……[详细]
  据说,从前有个瑶族猎手,头上缠一块长布包头,每天钻山攀岩追赶猎物,常被树枝藤刺缠住,耽误追击时间,放跑了不少野物。到了雨天,包头吸透水更成了沉重的包袱。后来,他利用马尾,编了一顶帽子,既轻,又光滑,能防湿,又耐用,适合上山打猎。于是,人们都喜欢这种“马尾帽”,相继戴了起来。编制“马尾帽”,先用木头做一个头大的模型,打磨光滑,在中间凿个洞,减轻重量。编织时,编者坐在凳子上,模型放在两个膝头上,左手扶着模型,右手拿着穿着马尾的针,精心地一针一线地编织。编一顶“马尾帽”,一般需要七、八天时间。最快也得……[详细]
  打醮这种活动解放前在瑶族中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进行。瑶族人民每当有疾病流行时就进行打醮。打醮分为三等,即(1)上元三府醮:还此愿时进行七天,请师公七人。(2)中元二府醮:还愿时进行五天,请师公五人。(3)下元一府醮:还此种愿时,需时三天,请师公三人。还愿的形式有集体进行时,如太平人丁愿;也有以家为单位进行的,如安龙愿。 太平人丁愿是集体进行时,当当地疾病流行时,即召开大会,讨论是否进行还愿,如决定还愿时,即在盘王庙中-,到冬天还愿,还愿时请几个师公和每户出一人到盘王庙住,请师公的人数和还愿……[详细]
  瑶族民间陀螺竞技是黔南州荔波县境内白裤瑶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仅流传在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白裤瑶地区。瑶山瑶族乡位于荔波县南部,西与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毗邻,距荔波县城37公里,紧挨国家级小七孔景区。全乡面积110平方公里,境内地形独特,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3176亩,辖4个瑶族村22个村民组,总人口约5600人,其中,瑶族人口2700人,占总人口的49%。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和远古遗风,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据民国《荔波县城》载:荔波……[详细]
  盘瑶妇女服饰贺州市八步区境内的盘瑶,由于迁徙来源和时间不同,居住地区不同,其妇女服饰样式繁多,可谓五彩缤纷,光彩照人。仅就妇女头饰而言,就有塔形尖头、斜形尖头、小尖头、平头、平顶、单包帕、重包帕等多种,还有新娘过门举行婚礼专戴的顶板式、皇冠式、屋顶式、框架式等多种样式的居住在贺街、步头镇的盘瑶妇女,喜戴塔形尖状头饰。 这种大尖头饰,先用一块长约2尺、宽约5寸的黑布将头发包扎成尖形,之后用十多块长方形的黑色大布帕围圈成三角形的帽,成尖塔状;大帕边沿用白、红、蓝三色布镶边,以饰美。层层叠叠的帽沿有数……[详细]
  歌圩。富川县瑶族的歌圩与盘王节之类的庆典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楚地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节日活动中,瑶民青年男女都喜欢唱歌、对歌。全县境内主要流传的民歌有过山瑶的“过山声”、“仙拜歌”;平地瑶的“依拉咧”、“哭嫁歌”;梧州话瑶民的“蝴蝶歌”,男女答歌相配、歌词内容非常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其主要形式:一是会歌堂。会歌堂一般是某一村举行“会期”或男女结婚吃花诞闹洞房之夜,大家围坐起来唱歌、打油茶、互相对唱通宵达旦。唱到难舍难分时,男女互换礼物,表示建立感情和相爱。二是赶歌圩。赶歌圩是青年男女以唱歌恋情……[详细]
  盘王节。富川瑶胞的节日很多,除了与汉族的节日相同的之外,最盛大的节日是“还盘王愿”,又称“盘王节”。盘王(盘瓠)被瑶族人公认为统称始祖由来已久,关于盘王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相传古代有个平王,养有一只身上有二十四道花纹的龙犬,名叫“盘瓠”,(又称“彩狗”).有一年,邻国高王发兵征发平王的国土,平王出榜招贤抗敌,盘瓠揭榜率兵出征,咬死高王。凯旋后平王封他为盘王,并践行诺言,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给他。新婚之夜,彩狗变成一个魁梧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婚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平王赐给外孙们每人一姓(即盘……[详细]
  瑶族蝴蝶歌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汉语方言土语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词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蜂”之类衬词,故此得名“蝴蝶歌”。瑶族蝴蝶歌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汉语方言土语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词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蜂”之类衬词,故此得名“蝴蝶歌”。2008年,瑶族……[详细]
  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表演形式主要有4人合舞、双人对舞等。动作主要有造屋、制鼓、耍鼓、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湘南地区的瑶族,每年的农历10月16日都要跳芦笙伴奏的长鼓舞,祭奠盘王。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羊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羊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