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织篇

  宫保鸡丁是后人为了纪念丁宝桢,把他最喜爱吃的一道菜--辣子鸡丁,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宫保是官名,清末大臣丁宝桢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由于丁宝桢在山东、四川都当过官,而他又是贵州人,因此三个省份都有这道菜,但做法各不相同。宫保鸡丁流传甚广,在清朝以后很多人不解宫保之意,估计因保与爆音相近,理解为爆炒之意,于是就又有了宫爆鸡丁一说。没看出来吧,这道菜的学问著名大,要知道织金地方的宫保鸡丁什么味,那就亲自就尝尝吧除此之外,织金这个地方还盛产竹荪,所以有道菜也不能……[详细]
  杭州织锦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织锦技艺产于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的杭州,其历史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缪在杭州设立了官营丝绸作坊“织室”。明清“杭州织造局”是三大官办织造机构之一,产品专供宫廷使用。优质的蚕丝,精湛的技艺,使杭州织锦成为中国著名的丝织品种,在中国织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杭州织锦工艺分为装饰织锦和日用织锦两类,主要包括丝织风景、人物和台毯、窗帘、床罩、坐垫等。杭州织锦将写生画和装饰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织锦艺术更为精美。杭州织锦以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生产的产品最具盛……[详细]
  贵州省苗族织锦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苗族织锦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相传,盛行不衰。麻江县苗族织锦主要有锦布和花带两种。锦布一般宽一尺余;花带根据用途宽窄不一,宽者五六厘米,窄者仅二三厘米,长度同样根据需要确定。苗族织锦所用丝纱分素、彩两种,彩纱可有五色。织锦图案多源于生产、生活,以自由灵活的装饰纹样为主,主体是几何图形,以大菱形为框架,各种图案花纹相互连接在一起,布满画面,整体图案规整紧凑,饱满对称,美观大方。雷山县苗族织锦有手织和机织两种,而以手织为主。所谓手织,是将织锦带……[详细]
  织锦是指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等工艺织出图案织物的技艺,是苗族女性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台江,织锦和挑花、刺绣是苗族女性毕生- 的“三大功课”。台江苗族织锦有机织和编织两大类,机织的为宽锦,主要流行于清水江两岸和巴拉河一带,编织的是锦带,主要流行于雷公山区。机织是苗族妇女采用传统的“通经回纬”技艺和平纹木机,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织就的提花织物。台江苗锦纹饰题材广泛,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川日月无所不有。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既有规律性的几何纹,又有古典式的菱形、四……[详细]
  黔东南地区苗族过去都会织锦,但现在只有部分地区的苗族掌握这种技艺,雷山主要在郎德镇的上郎德、报德、乌流、西江、丹江、公统等地流传;麻江主要分布在下司镇的新华村、铜鼓村、摆仰村、白午村,宣威镇的龙江村、富江村、卡乌村、罗伊村,龙山乡的共和村、大塘村等。其中首推雷山县公统村的织锦最为精致、美观。史载三苗先民女子“鸟章卉服”,说明古代的苗族人已经穿上了有花鸟图案的漂亮衣服。《楚辞·远游》载:“建雄虹而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这说明历史上苗族服饰面料讲究,绣工精细,图案奇特。为避开历代中原战乱,苗族西迁……[详细]
  傣族织锦是傣族先民劳动的产物,是傣族传统手工艺最早期的重要品种。傣族织锦与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佛教信仰、鬼神崇拜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傣族织锦出于妇女之手,体现了傣族地区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风习。傣族妇女劳作之余,在彩锦上织造出高洁的荷花、挺立的槟榔、吉祥的孔雀、庄重的大象、威严的麒麟和龙凤、佛塔等图案,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傣族织锦往往以白底衬托单一独立的图案或多次重复的连续图案,还有些图案呈现为剪影式的侧面造……[详细]
  在浩渺的东海上,散落着一大把璀璨夺目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舟山群岛,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这里生生息息养着一群纯朴的渔民画家,他们用大海的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象,承传着久远的民间审美情趣,用充满美好愿望甚至近乎狂幻的稚拙图画,以及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张张多样生活、丰富想象、奇趣构思、动人神情,充满夸张造型、怪诞抽象和奇特、神秘、深沉、艳丽的画卷??这就是我们舟山的渔民画。……[详细]